
催化剂的动态重构是碱性析氧反应(OER)中活性位点形成的关键,但精确控制这一过程仍具有挑战性。
2025年4月17日,兰州大学李泽龙、香港城市大学黄勃龙、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李炯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题为《Fluorine Engineering Induces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NiCo2O4 for Enhanced Active Motifs Formation in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的研究论文。
在本文中,作者报道了氟(F)掺杂的NiCo2O4(NiCo2O4-Fn),它由NiCo2O4核和(NH4)NixCo1–xF3外壳组成,促进了双金属NiCoOOH活性相的形成。
原位拉曼光谱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显示,在1.2 V时,NiCo2O4-F1中富含氧空位(Ov)的NiCoOOH相形成,而未掺杂NiCo2O4在1.4 V时形成NiOOH相。这种差异归因于(NH4)NixCo1–xF3在无偏压的KOH电解液中转变为非晶态NixCo1–x(OH)2。
电化学测试表明,NiCo2O4–F1的本征活性比NiCo2O4提高了14倍。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Ov诱导的不饱和Co和Ni位点通过促进*OH中间体吸附和转化,降低了OER的能垒,从而增强了电活性。
通过氟工程在O2NiCo4尖晶石中实现NiCoOOH活性基团的定向控制,为设计高效的OER电催化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图1:DFT计算

图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图3:1 M KOH中的OER性能
Fluorine Engineering Induces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NiCo2O4 for Enhanced Active Motifs Formation in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Adv. Mater., (2025).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