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S如何解析键长-吸收原子与近邻原子距离

说明:X射线吸收光谱(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XAS)作为一种强大的材料结构表征技术,能够提供关于特定原子周围局部原子环境的精确信息,尤其在测定原子间距离方面表现出色。

与依赖于长程有序结构的晶体衍射技术不同,XAS对样品的晶态、非晶态、液态或气态没有限制,使其在催化、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华算科技旨在深入阐述XAS技术,特别是其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部分,是如何从基本物理原理出发,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最终实现对吸收原子与近邻原子间距离的精确测定的。

XAS如何解析键长-吸收原子与近邻原子距离
01

核心物理原理:光电子的波粒二象性与干涉效应

 

XAS测量原子间距的核心原理根植于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

当一束能量连续可调的X射线照射到样品上时,如果X射线的能量恰好达到或超过样品中某个元素原子的某个内层电子(如K层或L层电子)的束缚能,该电子就会被激发并脱离原子,成为一个光电子。

这一过程导致X射线吸收系数的急剧增加,形成所谓的“吸收边”(Absorption Edge)。

 

XAS如何解析键长-吸收原子与近邻原子距离

EXAFS(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关注的是吸收边之后数百至上千电子伏特(eV)能量范围内的吸收系数振荡现象。这些振荡并非随机的噪声,而是包含了丰富结构信息的信号。其产生机制如下:

1.光电子波的产生与传播:被激发出的光电子以波的形式从中心吸收原子向外传播。这个向外传播的波可以被视为“出射波”。

2.邻近原子的散射:当这个光电子波遇到周围的邻近原子(散射原子)时,会发生散射,产生一个向中心吸收原子返回的“散射波”。

3.波的干涉:在中心吸收原子所在的位置,出射波与散射波会发生干涉。干涉的结果(相长或相消)取决于出射波与散射波之间的相位差。这个相位差主要由光电子走过的路径长度决定,即中心原子与邻近原子之间距离(R)的两倍。

4.吸收概率的调制:干涉的结果直接影响了中心原子吸收X射线的最终概率。当发生相长干涉时,光电子的末态波函数振幅增大,吸收概率增加;反之,相消干涉则导致吸收概率减小。

由于入射X射线的能量在连续变化,光电子的能量和波长(λ)也随之改变。因此,随着能量的变化,干涉条件在相长与相消之间周期性地切换,导致X射线吸收系数呈现出振荡行为。

简而言之,EXAFS谱图中的振荡,本质上是光电子波自身干涉效应的宏观体现,而振荡的频率直接与中心原子到邻近原子的距离相关。

XAS如何解析键长-吸收原子与近邻原子距离

02

数据分析流程:从实验谱图到原子间距

 

将记录下的EXAFS振荡信号转化为定量的原子间距信息,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步骤。

 

XAS如何解析键长-吸收原子与近邻原子距离

数据预处理与EXAFS信号提取(χ(k))

 

首先,原始的吸收谱数据μ(E)(吸收系数随能量E的变化)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预边扣除和归一化。接着,最关键的一步是扣除不包含结构信息的原子吸收背景μ(E),从而分离出代表精细结构的振荡部分χ(E)。

该振荡信号χ(E)通常会从能量空间(E)转换到光电子波矢空间(k空间),表示为χ(k),其中k是光电子的波数,与光电子的动能直接相关。

 

傅里叶变换:从k空间到R空间

 

为了直观地解析原子间距,分析中最核心的步骤是对k空间中的χ(k)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 FT)。

傅里叶变换可以将信号从频率域(k空间)转换到距离域(R空间),得到一个径向分布函数(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RDF)。

 

在傅里叶变换后的R空间谱图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峰。每个峰对应一个真实的原子配位层。例如,第一个主峰通常对应于离中心原子最近的第一配位层,第二个峰对应第二配位层,以此类推。

 

距离的精确确定:相位校正与曲线拟合

 

值得注意的是,R空间谱图中峰位所指示的距离(R’)并不是真实的原子间距(R)。这是因为EXAFS方程中存在一个依赖于k的相移项φᵢ(k)。

这个相移包括了中心吸收原子和散射原子对光电子波产生的相位改变。因此,傅里叶变换得到的峰位会比真实距离小一个固定的偏移量,通常在-0.4至-0.5Å之间。若不进行相位校正,直接读取峰位可能导致高达20%的键长误差。

 

为了获得精确的原子间距,必须进行相位校正。现代EXAFS分析通常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

研究人员会基于一个初始的结构模型(例如,假设的原子间距R、配位数N等),利用FEFF等理论计算软件生成理论的EXAFS信号χ(k)。

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等算法,将理论信号与实验信号进行拟合,不断调整模型中的结构参数(R,N,无序度因子等),直到理论曲线与实验数据达到最佳匹配。最终拟合得到的R值,即为高度精确的原子间距。

03

精度、分辨率与主要影响因素

 

典型精度与分辨率

 

EXAFS技术在测定原子间距方面具有很高的精度。对于信噪比良好、数据范围充足的单壳层体系,原子间距的测定精度通常可以达到0.02 Å

在理想情况下,精度甚至可以优于0.01 Å。距离参数通常是EXAFS分析中最可靠的结构参数。

 

然而,EXAFS能够区分两个相邻配位壳层的能力,即距离分辨率(ΔR),是有限的。理论上,分辨率由数据采集的k空间范围决定,遵循公式ΔR=π/(2kₘₐₓ)。其中kₘₐₓ是可用的最大光电子波矢。

k值范围越宽(即EXAFS数据采集的能量范围越广),分辨率就越高。但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多种因素限制,kₘₐₓ往往受限,导致实际的分辨率通常被限制在0.1至0.2 Å之间。

 

主要影响因素

 

数据质量:信号的信噪比(SNR)是决定测量精度的关键。高质量的EXAFS分析通常要求SNR优于1000。低信噪比会掩盖微弱的振荡特征,增加拟合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距离测定的精度。

k值范围(k-range):如分辨率公式所示,kₘₐₓ直接决定了分辨率。在实际实验中,kₘₐₓ可能受到样品中存在的其他元素的吸收边的限制。例如,当研究一个元素时,如果其能量更高的位置紧邻着另一个元素的吸收边,那么数据采集就必须在此中断,从而限制了kₘₐₓ。

 

元素分辨能力:EXAFS难以区分原子序数相近的散射原子,例如碳(C)、氮(N)和氧(O),或者铁(Fe)和锰(Mn)。这是因为它们的散射行为非常相似。

 

结构复杂性:对于具有多个配位层或者配位环境高度无序的复杂体系,不同配位层的信号会相互叠加,使得数据分析和拟合变得更加困难,从而降低测定精度。

04

结论

 

 

X射线吸收光谱(XAS)通过其扩展部分EXAFS,为探测原子尺度的局部结构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视角。其核心在于利用X射线激发出的光电子作为“探针”,通过分析该光电子波被邻近原子散射后产生的干涉图样,来反推出原子间的精确距离。

从量子力学的干涉原理,到严谨的傅里叶变换和曲线拟合分析,EXAFS将微观世界的结构信息转化为了可精确解读的数据。

尽管受到数据质量、k值范围和样品复杂性等因素的限制,该技术在理想条件下仍能提供高达0.01-0.02Å的距离精度,使其成为揭示材料、分子和生物体系中原子排布奥秘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高端测试 找华算】

华算科技是专业的科研解决方案服务商,精于高端测试拥有10余年球差电镜拍摄经验与同步辐射三代光源全球机时,500+博士/博士后团队护航,保质保量!

🏅已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正刊及子刊、Angew、AFM、JACS等顶级期刊发表!

👉立即预约,抢占发表先机!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10小时前
下一篇 2023年10月18日 下午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