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光谱基于光与物质的非弹性散射效应,通过分析散射光的频率变化(拉曼位移)来揭示分子结构信息,拉曼光谱的核心逻辑是通过 “光散射的频率变化” 解码分子振动信息,其工作流程可简化为:激光激发→非弹性散射产生拉曼信号→分光与检测→数据解析获取结构信息。理解这一原理的关键在于区分弹性散射(无信息)与非弹性散射(含分子指纹),并通过仪器设计最大化拉曼信号的收集效率。实际应用中,结合激发波长选择、增强技术(如 SERS)和数据处理算法,可进一步拓展其在复杂体系中的分析能力。
|
波长(nm)
|
激光器类型
|
优势
|
局限性
|
典型应用
|
|
532
|
固体激光器
|
能量高,信号强;成本较低
|
易激发荧光(尤其有机样品)
|
矿物、金属氧化物、碳材料(如石墨烯)
|
|
633
|
氦氖激光器
|
近红外区域,荧光干扰较少
|
信号强度较低
|
生物样品(细胞、蛋白质)、有机分子
|
|
785
|
半导体激光器
|
近红外区域,荧光抑制效果好;便携性强
|
长波长导致散射信号较弱
|
药品、食品、现场快速检测(如拉曼手持仪)
|
|
1064
|
固体激光器
|
远红外区域,几乎无荧光干扰
|
散射截面小,需高功率激光器
|
深色样品(如煤炭、深色聚合物)、生物组织
|
优先选长波长(如 785 nm、1064 nm)避免荧光,短波长(532 nm)用于非荧光样品以增强信号。
考虑样品颜色:深色样品用长波长(减少光吸收导致的热损伤)
拉曼光谱通过分析分子振动 – 转动能级的散射光频率位移(拉曼位移,单位 cm⁻¹),获取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信息。
材料科学:区分碳材料(金刚石、石墨、石墨烯的拉曼特征峰分别为~1332 cm⁻¹、~1580 cm⁻¹、~2700 cm⁻¹)。
矿物分析:鉴别石英(~464 cm⁻¹)与方解石(~1086 cm⁻¹)。
药品真伪:对比市售药品与标准品的拉曼指纹图谱(如布洛芬特征峰:~860 cm⁻¹、~1600 cm⁻¹)。
原理:拉曼峰强度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需校正基质效应)。
生物医学: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快速检测(特征峰:~830 cm⁻¹、~1080 cm⁻¹)。
空间分布:通过拉曼成像(Mapping)分析样品微区成分差异(如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活性物质分布)。
动力学过程:实时监测化学反应(如聚合反应中双键消失的拉曼信号变化)或相变过程(如冰→水的氢键振动变化)。
固态样品:直接测量(粉末、块状样品需压平或研磨),避免表面粗糙导致散射光不稳定。
液态样品:用玻璃毛细管或载玻片承载,避免溶剂峰干扰(如水的拉曼信号弱,但荧光可能干扰)。
生物样品:新鲜组织需固定,细胞悬浮液可直接测量(需注意光损伤)。
积分时间与累加次数:单次积分时间 1-10 s,累加 10-100 次以提高信噪比(尤其痕量分析)。
光谱范围:通常采集 200-4000 cm⁻¹,根据目标官能团调整(如 C-H 键~2800-3000 cm⁻¹)。
基线校正:扣除荧光背景或仪器噪声(常用多项式拟合或 SNIP 算法)。
峰归属:对比标准数据库(如 Raman Database、RRUFF 矿物数据库)或文献数据。
成像分析:通过软件(如 WiRE、Labspec)生成伪彩色图,关联拉曼位移与空间位置。
问题表现:光谱中出现宽且强的荧光背景,掩盖拉曼信号。
更换长波长激光(如从 532 nm→785 nm)或使用荧光抑制技术(如时间分辨拉曼)。
化学处理:加入荧光淬灭剂(如硝酸银纳米颗粒)或高温退火(针对固体材料)。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利用 Ag/Al 纳米颗粒增强信号(增强因子可达 10⁶-10¹⁴)。
对比标准谱图,使用去卷积算法分离重叠峰(如 Lorentzian/Gaussian 拟合)。
对热敏感样品(如蛋白质),使用低温环境(液氮冷却样品台)。
问题表现:不同时间采集的光谱峰位偏移(>1 cm⁻¹)。
定期用标准物质(如硅片,特征峰 520 cm⁻¹)校准波数。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科研测试站
原文标题:《拉曼光谱基于不同激光器的测试功能及应用大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vsu3YlMCK5AekLAFpWbXQ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