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D(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是一种通过分析晶体材料中衍射峰位的偏移,间接测定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无损检测技术。残余应力是材料在无外部载荷时内部存在的应力(如加工、焊接、热处理后产生),对材料的强度、疲劳寿命、尺寸稳定性等有重要影响。XRD是表征残余应力的常用手段,尤其适用于金属、陶瓷等结晶材料。
测试原理
XRD残余应力测试的核心是基于应力与晶格畸变的关联,结合布拉格衍射定律推导而来:
晶格畸变与应力的关系:
当材料内部存在残余应力时,晶体的晶格会发生畸变(拉伸应力使晶面间距增大,压缩应力使晶面间距减小)。根据布拉格定律(2dsinθ=nλ,d为晶面间距,θ为衍射角,λ为X射线波长),晶面间距d的变化会导致衍射峰位(θ角)发生偏移:
拉伸应力→d增大→衍射峰向小角度偏移;
压缩应力→d减小→衍射峰向大角度偏移。
应力计算的关键:方向依赖性
残余应力具有方向性,需通过测量不同方向的晶格畸变来计算。实际中,通过改变X射线的入射/衍射方向(即改变衍射矢量与样品表面的夹角ψ),测量同一晶面在不同ψ角下的衍射峰位偏移,建立峰位与sin2ψ
的线性关系,进而计算应力值。
应力计算公式为:
其中,E为材料杨氏模量,ν为泊松比,Δ(2θ)为衍射峰位偏移量,ψ为衍射矢量与样品表面法线的夹角。
主要测试方法
最常用的XRD残余应力测试方法是sin²ψ法,其核心是通过测量多个ψ角下的衍射峰位,拟合线性关系计算应力,具体步骤:
选择衍射晶面:
需选择高角度衍射峰(如金属常用2θ>90∘),因高角度峰对晶格畸变更敏感,峰位测量误差更小;同时需避免样品织构导致的峰强异常。
设定ψ角范围:
通常测量5~7个ψ角(如0°,15°,30°,45°),覆盖sin2ψ=0到sin2ψ≈0.75的范围,确保线性拟合的可靠性。
峰位拟合:
对每个ψ角下的衍射峰进行拟合(如高斯拟合、洛伦兹拟合),精确获取峰位(2θ值)。
计算应力:以2θ为纵坐标,sin2ψ
为横坐标作图,拟合直线的斜率代入应力公式,得到残余应力值(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样品要求
表面状态:
样品表面需平整、无明显划痕或污染(避免散射干扰峰位测量);
若表面有氧化层或涂层,需去除(否则测量的是表层而非基体应力),可通过研磨、抛光处理(但需避免引入新的应力)。
结晶度与晶粒:
需为结晶材料(如金属、陶瓷),非晶材料(如玻璃)无法产生衍射峰,不适用;
晶粒尺寸适中(通常10~1000nm),过粗(>1μm)会导致衍射峰漫散,过细(
尺寸与厚度:
样品需有足够刚度,避免测试中变形;
厚度一般需>100μm(确保X射线穿透深度内为本体材料,而非表面薄层)。
应力均匀性:
若测试区域应力不均匀(如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需减小X射线光斑尺寸(如微米级光斑),实现微区应力分析。
结果呈现
XRD残余应力测试的核心结果是残余应力值,通常包含:
应力大小与符号:
数值单位为MPa(或GPa);
正号表示拉应力,负号表示压应力(如“-200MPa”表示200MPa的压应力)。
应力方向:
若测量不同方位角(ϕ)下的应力,可得到应力的各向异性(如沿x方向和y方向的应力差异)。
误差范围:
通常会标注应力计算的标准偏差(如±20MPa),反映测试的可靠性。
辅助信息:
包括所用衍射晶面(如Fe的(211)晶面)、X射线波长、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R2,越接近1,线性越好)等。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峰位偏移不明显,应力计算误差大
原因:应力值过小(
解决:选择更高角度的衍射峰(提高峰位测量精度)、优化仪器参数(如增加扫描步数、延长计数时间)、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线性拟合偏差大(R2
原因:样品存在织构(不同ψ角下衍射峰强度差异大,峰位测量不准)、应力梯度(表层与内部应力不同)。
解决:选择无织构的样品区域、采用小光斑测量微区应力、增加ψ角测量点数量。
结果与实际应力不符(如焊接件表面应为压应力但测为拉应力)
原因:表面处理不当(如研磨引入新的拉应力)、X射线穿透深度不足(仅测到表层氧化层)。
解决:优化表面处理(如电解抛光去除加工应力)、选择长波长X射线(增加穿透深度)。
非晶或低结晶度样品无法测试
原因:无明显衍射峰,无法获取峰位信息。
解决:改用其他方法(如应变片法、超声法)。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科研测试站
原文标题:《XRD(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技术大揭秘!!》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3cVZ8O8i6U9Nkouhzq4YA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