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华算科技通俗介绍了过渡态的本质:反应势能面上的一阶鞍点,是体系越过反应能垒的瞬时最高点。
文章说明了计算化学中寻找与验证过渡态的常用方法(NEB、鞍点搜索、频率分析与IRC)、自由能校正与速率估算,并讨论了溶剂、温度和动态效应对过渡态研究的影响,给出实践性建议,便于初学者将理论计算与实验结合。
什么是过渡态
把化学反应想成一条从家到目的地的登山路线,反应物和产物就像两个山谷,而过渡态就是连接它们的那座最低的山脊顶点。
它不是一个能停留的地方,而是一个“瞬间经过”的构型:体系要从反应物越过这座山脊,才能到达产物。
对初学者来说,过渡态不是“中间产物”那样可以被捕获或分离的物质,而是一种动力学上的瓶颈——决定了反应要快还是慢。下图显示了反应物→过渡态→产物的能量曲线,过渡态标记为最高点(红色点),并附分子结构随反应坐标的变化。

DOI:10.1021/ja9084786
化学家常把过渡态称作“一阶鞍点”,在数学上它在能量面上沿反应坐标方向是不稳定的(就是要“往下掉”),而在其他所有方向都是稳定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它只有一个虚频(imaginary frequency),这条虚频对应推动体系越过能垒的那种“爬坡–下坡”的振动模式。直观理解这种“瞬时的最高点”是学会讨论动力学与机理的第一步。
计算化学如何“看到”过渡态
过渡态虽然瞬间,但计算化学有一整套方法来寻找并验证它。一般步骤是:先用量子化学(例如DFT)或高精度方法对可能的构型做路径搜索,常用的工具有NEB(Nudged Elastic Band)、dimer法或其它鞍点搜索算法,目的是在势能面上找到那条最低能量通道的顶点。
找到候选构型后,做频率分析是关键验证:过渡态应有且只有一个虚频,且沿该虚频的位移应把体系推向反应物和产物两侧。
为了进一步确认连通性,通常做内禀反应坐标(IRC)或沿虚频方向的小扰动并重新优化,看看两端是否会回落到预期的两个稳定态。

DOI:10.1007/s10853-018-2269-5
计算中还要加入零点能和热力学修正,把势能面换成自由能面,因为温度和振动贡献有时会显著改变能垒高度。若要把过渡态与实验速率联系起来,还可以用过渡态理论(TST)通过计算过渡态的自由能差来估算反应速率,这样计算结果就具备可比较性。
过渡态的意义、局限与实践建议
理解过渡态不仅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个反应慢或快,也为催化剂设计提供直接线索:好的催化剂能降低关键过渡态的能垒,从而加速反应。
实践中要注意一些常见陷阱:一是计算方法的选择很重要,不同泛函或基组会改变能垒高度与频率,建议用几种方法交叉验证;二是溶剂、温度、电位等环境因素会影响过渡态的稳定性,必要时要用隐式或显式溶剂模型、AIMD或QM/MM来逼近实验条件;
三是动态效应有时会打破静态过渡态控制的假设,特别在低能垒或高度耦合的体系中,分子动力学可能揭示非统计的途径或瞬时束缚态。下图展示了机器学习辅助过渡态搜索的自动化过程探索的工作流程。

DOI:10.1103/PhysRevLett.134.096201
对初学者的建议是先从小体系用DFT掌握鞍点搜索和频率判定,再逐步引入自由能校正与环境效应,并把计算速率与实验数据(活化能、温度依赖的速率常数、同位素效应)做对比验证。
掌握这些思路后,你就能把“看不见的瞬间”变成可定量分析的科学证据,从而为机理解析与催化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总结
过渡态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核心概念,决定了反应速率和路径选择。计算化学通过路径搜索、频率判定和内禀反应坐标等手段,使得对过渡态的定位与验证成为可能,并能将静态能垒经零点能和热力学修正转化为自由能,从而估算速率并与实验比较。
研究过渡态不仅有助于理解反应机理,也直接指导催化剂设计与反应条件优化。但务必注意方法依赖性、环境效应与动态行为对结论的影响。
对初学者而言,循序渐进地学习鞍点搜索、频率分析与自由能校正,并结合AIMD或QM/MM等手段处理复杂环境,将大大提高过渡态研究的可靠性与实用性。通过严谨的计算与实验互证,过渡态研究能够把瞬时过程转化为可操作的科学见解。
【做计算 找华算】
🏅 华算科技提供专业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生物模拟、量子化学、机器学习、有限元仿真等代算服务。
🎯500+博士团队护航,累计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计算数据已发表在Nature & Science正刊及大子刊、JACS、Angew、PNAS、AM系列等国际顶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