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I: 10.1007/978-3-319-92955-2_2
首先,我们需要简要知道一下小角散射的仪器类型。小角散射包含:SANS,SAXS,即中子小角散射和X射线小角散射(其实还有激光之类的,不做讨论)。各有优势,具体区别不在此处赘述。相信能够申请到SANS的研究者,多半也有足够的资源解析数据,所以SANS的部分我们略过。此处只讲SAXS。
波长选择:从X射线源类型上讲,SAXS一般有,同步辐射光源(各个波长),Cu靶,Mo靶,以及极少数其他靶材,但前三者最常用。对于某些特殊样品(合金等),考虑到吸收的问题,对于波长有特殊需求的,需要注意这一点,选择合适的波长——即选择合适的阳极靶材。
探测器选择:商业SAXS设备的探测器其实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如果是做有取向的体系,如水凝胶拉伸,取向排列的纤维等各向异性的体系,是需要选取面探测器的。而大型面探测器,Dectris的探测器通常有gap,有的朋友会介意这一点,也需要注意。但商业SAXS设备一般探测器较小,没有gap。
-
DOI: 10.1007/s10570-021-03711-2
-
测试范围的选择:根据d=2PI/q大致估计所测结构的q范围。尺寸越大,q越小。一般建议大家参照文献,结合自己的样品,选择合适的测试范围。因为设备限制,有时候是需要多个测试,然后数据拼接的。所以并非范围越大越好。
仪器选择:有朋友可能认为,同步辐射设备一定优于实验室商业设备。其实并不是的。性能方面当然是同步辐射设备更优,且有原位测试的优势。但实际上,对于光强足够的体系,实验室设备也具有便于测试的优点。商业设备方面,目前常见设备厂家是奥地利Anton paar,法国Xenocs,以及其他几家做衍射仪的公司也有相应的SAXS配件。国内目前也有一家国产生厂商,安徽国科仪器。
我们只讲同步辐射和实验室设备的选择:
-
蛋白质等信号较弱体系,胶束等溶液体系,优先使用同步辐射SAXS线站;
-
碳材料等信号较强的设备,商业仪器足以;
-
金属合金样品,主要注意波长和样品厚度。
-
溶液体系样品(尤其是蛋白质)是否经过超声,离心,透析,分子筛等操作,保证体系类无聚集? -
是否准备好与样品中成分完全一致的缓冲液背景? -
是否有尝试不同浓度测试,以确保更优质的数据?避免浓度过大引起的粒子聚集效应或排斥效应;浓度太小无法收集到信号。 -
粉末样品是否考虑研磨均匀,以确保无取向信号? -
金属合金是否减薄,以确保太厚无法保证足够透光率? -
部分特殊环境下易变质样品,是否考虑在测试过程中保持其湿度,含水量等。
-
信号较弱的体系,曝光时间是否足够以产生足够的信号?否则难以区分样品与背景。 -
生物大分子等是否曝光时间过长导致辐照损伤?如下图 -
固体样品是否尽可能减少了背景散射的产生?
-
特别重要:是否扣背景?溶液样品要扣掉样品以外的所有背景(溶剂,缓冲液盐成分,毛细管,空气等),固体样品也要扣掉空气背景(即使商业仪器抽过真空),粉末样品的包装背景(通常使用铝箔或kapton包封测试); -
数据还原时,是否正确积分还原?有取向的体系,分析取向度则需要沿方位角积分,I-q曲线需要沿着赤道线和子午线分别做积分。各向同性的体系通常采用面积分。 -
使用商业仪器的线光源,是否正确消模糊了? -
扣背景时,是否对光强及透过率做归一化校正? -
如果需要分析蛋白质分子量或体积分数或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分数,是否测试标准样品并作绝对强度? -
是否对探测器gap,beamstop等等无效区域做正确的信号mask?
在这里不方便给大家展示一些错误的处理的数据,因为很多都是来自市面上一些测试机构的结果。只能口头描述,大家自行脑补吧。
-
通常直通光未被良好的mask,会导致低q区斜率远远大于-4(商业机构测试的数据,原始数据的log-log图前端通常有一个大平台,即直通光信号); -
探测器坏点未被mask,通常体现为1D数据的某一个离散点(强度远高过正常点),有时是几个点,导致成峰,要注意辨别它并不是信号中的衍射峰; -
如果未扣背景,会使结构不清晰,峰不高,谷不低; -
扣背景不正确(扣少了或扣减过度),都会导致数据偏离正确的曲线,最终导致结构分析误差;如下图 -
SAXS的数据,除了一些体系会有较为明显的衍射峰,其他时候,数据都是比较平滑的形态(不是指噪音误差),不会出现陡峭的断崖式台阶,如果出现通常是有问题的。 -
如果有衍射峰,也要主要辨别其来源,是否是体系的信号,还是错误的干扰信号; -
样品和溶剂的信号区别不大:一般是,浓度过低或光强太弱(溶液体系)。也可能是在这个范围内没有结构信号(孔材料/析出相)。
总的来说,如果测的数据结果不好,不要着急,不妨对照上述提到的一些问题,找到原因。如果是测试导致的,那就跟测试结构合理的维权,要求重新测试;如果是样品本身的原因,那就重新优化实验参数,设计测试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科学边角料
原文标题:《SAXS数据不太行——测试问题?样品问题?仪器问题?》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hp6MxJLRL8TK4YoAGIhQ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