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催化剂(Fe-based catalysts)在氧气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是替代贵金属催化剂(如铂Pt)的重要候选材料。随着对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的深入,Fe基催化剂因其成本低、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成为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可再生能源系统中的关键材料。
本文将从Fe基催化剂的结构、活性位点、性能表现、稳定性以及与其他材料的协同效应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系统分析其在ORR中的催化性能。




Fe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研究表明,Fe-N-C(铁–氮–碳)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Fe基催化剂之一。这类材料通常由Fe纳米颗粒与氮掺杂碳基体组成,其中Fe与N之间的配位作用是其催化活性的关键。
例如,Guo等人通过研究氮掺杂石墨材料的模型催化剂,发现吡啶氮(pyridinic nitrogen)是ORR的活性位点,其活性与N掺杂石墨烯催化剂相当。此外,Jiang等人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Fe@C-FeNC催化剂中Fe/Fe3C纳米晶与Fe-N(x)协同作用的机制,指出Fe/Fe3C纳米晶能够显著增强Fe-N(x)的催化活性。这些研究为Fe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Fe基催化剂在ORR中的催化性能主要体现在其过电位(overpotential)和电流密度(current density)上。研究表明,Fe-N-C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ORR性能,甚至可以与商业Pt/C催化剂相媲美。
例如,Liu等人报道了一种Fe-N-C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其ORR开路电位可达1.05 V(相对于全电池),而商业Pt/C催化剂的开路电位为0.93 V。此外,Zhang等人通过热解SiO2纳米粒子模板,制备了T-FeNC-800R催化剂,该催化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表现出优异的ORR活性,且在甲醇存在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这些结果表明,Fe基催化剂在不同电解质环境下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尽管Fe基催化剂在ORR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但其稳定性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研究表明,Fe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的稳定性较差,主要由于活性位点和碳载体的腐蚀、氢过氧化物对Fe和N位点的攻击以及吡啶类活性位点的氧化等因素。相比之下,Fe基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的稳定性更好,甚至在长期运行中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例如,Liu等人合成的Fe-N-C催化剂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用于氢氧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其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730 mW cm⁻²和620 mW cm⁻²。然而,这些实验通常在低电流密度或低功率水平下进行,与实际燃料电池运行条件仍有差距。因此,进一步研究Fe基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Fe基催化剂的性能不仅与其自身结构有关,还与其与其他材料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例如,Fe与Co、Ni等其他金属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其催化活性。Wu等人通过聚苯胺(polyaniline)作为前驱体,合成了Fe和Co掺杂的碳基催化剂,发现其ORR性能接近商业Pt/C催化剂。
此外,Cassani等人研究了Fe与Pd的复合催化剂(Fe-Modified Pd),发现其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ORR性能。这些研究表明,通过引入其他金属元素,可以进一步优化Fe基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尽管Fe基催化剂在ORR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仍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解决。首先,Fe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的稳定性仍需提高,以满足燃料电池等实际应用的需求。其次,Fe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此外,Fe基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机制仍存在争议,需要通过更多实验和理论研究来明确。
例如,Ramaswamy等人通过表面科学和配位化学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Lewis碱性的活动描述符,用于解释Fe-N-C催化剂的ORR活性。这些研究为Fe基催化剂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Fe基催化剂在ORR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是替代贵金属催化剂的重要候选材料。其性能主要受其结构、活性位点、电解质环境以及与其他材料的协同作用等因素影响。
尽管Fe基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的稳定性仍需提高,但其在碱性介质中的稳定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优化Fe基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以推动其在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可再生能源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华算科技#Fe基催化剂#ORR#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位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