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说明:本文华算科技系统梳理分子轨道理论,从LCAO三原则成键/反键/非键轨道电子排布规则前线轨道,给出键级、d带中心等核心公式,并以ORR等催化反应为例,展示轨道杂化、d带、自旋、氢键单原子催化剂等方面的分析与应用。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一、分子轨道概述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分子轨道是描述电子在整个分子范围内运动状态的波函数(ψ),其物理意义是:波函数的平方(|ψ|²)代表电子在分子中某一位置出现的概率密度。
与早期的价键理论不同,分子轨道理论将电子视为属于整个分子,而非局限于特定原子对。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DOI10.1007/s40820-024-01528-9
分子轨道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组成分子的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Linear Combination of Atomic OrbitalsLCAO形成,这一过程需满足三个核心条件(LCAO 三原则):
1. 能量相近原则:只有能量接近的原子轨道才能有效组合。
如 H 的 1s 轨道与 H 的 1s 轨道可组合,H 的 1s 与 O 的 2p 轨道可组合,但 H 的 1s 与 O 的 1s 轨道因能量差过大无法有效组合;
2. 对称性匹配原则:原子轨道的波函数相位(正 / 负)需匹配,确保电子云能有效重叠。
如 s 轨道与 pₓ轨道沿 x 轴重叠时相位匹配,可形成 σ 键;若沿 y 轴重叠则相位抵消,无法成键;
3. 最大重叠原则:原子轨道需在空间上尽可能重叠,重叠程度越高,形成的分子轨道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DOI: 10.1002/adma.202206540
分子轨道分类
成键轨道:能量低于参与组合的原子轨道,电子填充后会降低分子总能量,增强原子间结合力;
反键轨道:能量高于参与组合的原子轨道,电子填充后会升高分子总能量,削弱原子间结合力;
非键轨道:能量与原子轨道相近,电子填充后对分子稳定性无显著影响,多由孤对电子形成,如 O₂中的孤对电子轨道。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电子排布规则
分子中的电子会按照特定规则填充到分子轨道中,类似原子中的电子填充原子轨道:
1. 泡利原理:每个分子轨道最多容纳 2 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2. 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优先填充能量较低的分子轨道。
3. 洪德规则:能量相同的分子轨道(简并轨道)中,电子会先分占不同轨道且自旋平行,再配对。
前线轨道理论
前线轨道理论是解释化学反应选择性的核心,其聚焦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 和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O)。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DOI: 10.1016/j.cej.2023.144107
前线轨道理论认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分子的 HOMO 转移到另一个分子的 LUMO,或同一分子内 HOMO 到 LUMO 的转移,这一过程是反应发生的核心驱动力。
反应能否发生、在哪发生、生成何种结构,本质是这两种轨道的 “匹配度” 决定的,主要通过对称性匹配、能量相近、电子云密度分布三个维度实现选择性判断。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二、核心公式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LCAO)公式

分子轨道的波函数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对于双原子分子(如 AB),其简化公式为:
ψMO = c₁ψA + c₂ψB
其中:ψMO:分子轨道波函数;ψA、ψB:参与组合的原子轨道波函数;c₁、c₂:组合系数,代表原子轨道对分子轨道的贡献程度,|c₁|² + |c₂|² = 1,归一化条件。
若 c₁ = c₂(如同核双原子分子 H₂),则 A、B 原子轨道对 MO 的贡献相等;
若 | c₁| > |c₂|(如异核双原子分子 CO),则 A 原子轨道对 MO 的贡献更大。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键级(Bond Order)计算公式

键级是分子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稳定性的核心,级越高,分子内原子间结合力越强,分子越稳定;键级为 0 时,分子无法稳定存在。
键级计算公式为:
键级 = (成键轨道电子总数 – 反键轨道电子总数) / 2
成键轨道电子:降低分子能量,记为 “正向贡献”;反键轨道电子:升高分子能量,记为 “反向贡献”;非键轨道电子:不影响键级,不计入计算。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示例:O₂分子的电子排布为(σ₁ₛ)²(σ₁ₛ*)²(σ₂ₚₓ)²(π₂ₚᵧ)²(π₂ₚ_z)²(π₂ₚᵧ*)¹(π₂ₚz*)¹,成键电子数 = 8,反键电子数 = 4,键级 =(8-4)/2=2

波函数归一化条件

分子轨道波函数需满足 “电子在分子中出现的总概率为 1”,即归一化条件:
∫|ψMO|² dτ = 1
其中:dτ:空间体积元(x、y、z 方向的微小体积);
该公式确保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合理,也是量子化学计算中验证结果正确性的基础。

d 带中心(Ed)公式

在金属或合金等固体材料中,分子轨道进一步形成“能带”,其中金属 d 轨道形成的 d 带中心是衡量催化活性的关键描述符,公式为:
Ed = (∫E·ρ(E)dE) / (∫ρ(E)dE)
E:电子能量;ρ(E):态密度(单位能量范围内的轨道数量);
E反映 d 带的平均能量,其值越接近费米能级(EF),金属与反应物的轨道相互作用越强,吸附能越适中。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三、应用案例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轨道杂化与催化活性
过渡金属(如Fe、Co、Ni)的3d轨道与氧中间体(如OOH、OH)的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σ键和π键,从而影响中间体的吸附能。例如,Fe的dₓ²轨道与O的p₂轨道杂化形成σ键,而dₓᵧ、dᵧ₂轨道与pₓ、pᵧ轨道形成π键。这种杂化强度直接决定了Fe–O键的强弱,进而影响ORR反应速率。

案例分析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DOI:10.1016/j.cej.2024.155005
上图清晰地展示了过渡金属(M)的3d轨道与氧中间体的2p轨道是如何发生耦合的。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M的3d轨道(如d, dxz, dyz)与O的2p轨道(px, py, pz)在空间和能量上的重叠,形成了成键和反键轨道。
d带中心与吸附能描述符
d带中心位置是衡量过渡金属与氧中间体相互作用强度的关键描述符。d带中心越接近费米能级,金属与中间体的相互作用越强。通过轴向配体、氧空位、异质原子掺杂等手段,可以调控d带中心位置,从而优化吸附能,打破ΔGOOH与ΔGOH之间的线性标度关系。

案例分析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DOI:10.1016/j.cej.2024.155005
上图为理解d带中心理论的核心概念图。它表明,当Fe的3d能带中心向下移动(远离费米能级) 时,反键轨道的填充减少,Fe-O键减弱,这有利于OOH或OH中间体的脱附,从而加速反应动力学。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DOI:10.1016/j.cej.2024.155005
上图展示了通过构建轴向O配体来实现d带中心下移的策略。轴向配体改变了Fe中心的配位场和电子排布,导致d带中心下移(图d),从而提升了ORR性能(图e)。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DOI:10.1016/j.cej.2024.155005
上图展示了另一种策略:引入Zn等吸电子杂原子。这会导致d带中心上移(靠近费米能级)(图f),优化了O₂的初始吸附,同时改变了Fe-O键长(图g),最终也显著提高了ORR性能(图h)。这说明针对反应的不同步骤(吸附/脱附),需要精准调控d带中心的位置。
自旋态与反应路径
高自旋态利于O₂的吸附,而低自旋态利于OH*的解吸。通过调控配位环境(如引入稀土元素或构建双金属位点),可以调节Fe中心的自旋态,实现吸附/解吸过程的平衡。

案例分析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DOI:10.1016/j.cej.2024.155005
直观地对比了不同自旋态(高自旋HS、中自旋MS、低自旋LS)下,Fe 3d轨道与O 2p轨道的成键情况。
高自旋(HS) 态通常具有更强的O₂抓取能力,利于反应物吸附。
低自旋(LS) 态则有利于中间体(如OH*)的脱附。
因此,通过配位环境工程调控自旋态,可以实现对吸附/脱附过程的平衡,是打破线性关系的关键。
氢键与非共价相互作用
除了共价相互作用,氢键在调节ORR反应动力学中扮演重要角色。氢键可以促进质子耦合电子转移,降低反应能垒,是打破线性关系的新兴策略。

案例分析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DOI:10.1016/j.cej.2024.155005
上图展示了在ORR过程中,Fe-N-C催化剂的HOMO(给电子)与O₂分子的LUMO(受电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理想模型。二者能级越接近、能隙越小,电子转移越容易,反应越容易进行。
图中提供了两个实际研究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构建异质结构(FePc/CoPc HS)或分子构型调控(甲基诱导),来缩小HOMO-LUMO能隙,从而获得更高的ORR活性。
单原子催化剂与高熵合金中的轨道工程
在单原子催化剂(如Fe–N₄)和高熵合金中,通过精确调控轨道结构,可以实现高活性与高稳定性的统一。例如,Fe–N₄–C₁₀结构因其对称性低、d轨道电子排布理想,被认为是理想的ORR活性位点。

案例分析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DOI:10.1016/j.cej.2024.155005
图中(特别是h, i, j)深刻地揭示了非共价的氢键相互作用如何打破ΔGOOH和ΔGOH之间的线性标度关系。
图i显示,通过引入氢键调控,数据点脱离了原有的线性区域。
图j的火山图表明,这种调控使得催化剂活性更接近火山顶。
图d,e反应路径图说明,氢键作用改变了反应决速步的能量,优化了整个反应路径。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总结

什么是分子轨道?从基础概念(LCAO / 键级)到催化应用(ORR / 单原子)
分子轨道理论不仅是理解分子结构与反应性的理论基础,更是现代材料与催化设计的核心工具。
从能级调控到对称性匹配,从电子填充到自旋态工程,分子轨道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电子尺”,用以度量并优化材料的性能。
未来,随着理论计算与实验技术的深度融合,分子轨道理论将在能源转换、环境治理等领域中继续开辟新的可能。
【做计算 找华算】
🏅 华算科技提供专业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生物模拟、量子化学、机器学习、有限元仿真等代算服务。
🎯500+博士团队护航,累计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计算数据已发表在Nature & Science正刊及大子刊、JACS、Angew、PNAS、AM系列等国际顶刊。 👏👏👏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16小时前
下一篇 15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