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TAS)是研究物质超快光物理 / 光化学过程(如激发态弛豫、电荷转移、能量传递、化学键断裂等)的核心工具,其时间分辨率可达飞秒(10⁻¹⁵秒)量级,能捕捉传统光谱技术无法观测的极快动态过程。以下从测试原理、过程、主要内容、样品要求及常见问题展开说明:
测试原理
fs-TAS 基于泵浦 – 探测(Pump-Probe)技术,通过两束超快激光脉冲(泵浦光与探测光)的时间差,追踪样品被激发后的瞬态状态变化,核心原理如下:
泵浦光(激发光):
采用飞秒激光脉冲(通常为单色光,如 800 nm、400 nm),将样品中的分子 / 原子从基态(S₀)激发至激发态(如 S₁、S₂或电荷分离态等),引发瞬态物理 / 化学过程。
探测光(探针光):
采用宽光谱连续光(如白光连续光,WLC,波长范围通常为 200-1600 nm),在泵浦光激发后的不同延迟时间(Δt) 照射样品,探测样品对探测光的吸收变化。
信号产生:
激发态样品的吸收特性(吸收波长、强度)与基态不同,因此探测光通过样品后的光强(I)与无泵浦光时的光强(I₀)存在差异,定义瞬态吸收变化 ΔA = lg (I₀/I)。ΔA 随探测光波长和延迟时间(Δt)的变化,即构成瞬态吸收光谱和动力学曲线。
时间分辨率:
由泵浦光与探测光的脉冲宽度(通常 50-200 fs)和时间同步精度决定,可分辨最快至 100 fs 左右的超快过程(如电子转移、振动弛豫)。


测试过程
fs-TAS 的测试流程需严格控制光路、参数和数据采集,具体步骤如下:
样品准备:
根据样品状态(溶液、薄膜、固体等)选择合适的样品池 / 载体(如石英比色皿、样品台),确保样品均匀、无气泡 / 杂质,且在泵浦光波长下可被有效激发。
仪器校准:
光路对准:调整泵浦光与探测光的空间重叠(确保在样品处共线)、偏振方向(通常泵浦与探测光偏振垂直以减少散射干扰);
时间零点校准:通过测量已知超快过程(如瑞利散射、溶剂的瞬时热响应)确定 “时间零点”(泵浦与探测光同时到达样品的时刻);
背景扣除:采集无泵浦光时的探测光光谱(基态吸收)和仅泵浦光时的散射信号,用于后续数据校正。
参数设置:
泵浦光参数:波长(匹配样品的吸收峰,确保有效激发)、功率(避免过高导致样品损伤或多光子激发)、重复频率(通常 1-10 kHz);
探测光参数:光谱范围(覆盖样品可能的瞬态吸收波段,如基态吸收峰附近或新的激发态吸收峰);
延迟时间范围:根据研究目标设置(如 100 fs-10 ns,覆盖从超快电子过程到较慢的弛豫过程);
扫描步长:延迟时间短的区域(如 0-1 ps)步长加密(如 10 fs / 步),长延迟区域(如 1 ps-10 ns)步长放宽(如 100 fs / 步)。
数据采集:
仪器通过延迟线(控制泵浦与探测光的时间差)自动扫描不同 Δt,记录每个 Δt 下的探测光光谱,计算 ΔA (λ, Δt)。通常需多次扫描平均以降低噪声。
数据处理:
去除背景噪声、校正激光能量波动,绘制瞬态吸收光谱图(固定 Δt,ΔA 随 λ 变化)和动力学曲线(固定 λ,ΔA 随 Δt 变化),通过拟合动力学曲线获得弛豫时间等参数。


主要测试内容
fs-TAS 的核心是通过分析瞬态吸收信号的时空演化,揭示样品的超快动态过程,主要内容包括:
瞬态吸收光谱演化:
观察不同延迟时间下的 ΔA (λ) 光谱,识别新的吸收峰 / 谷(对应激发态、中间产物或电荷分离态的特征吸收),例如:
有机分子的 S₁→Sₙ激发态吸收峰;
半导体量子点的激子吸收;
光催化反应中自由基中间体的特征吸收。
动力学曲线与弛豫过程:
选取特征波长(如瞬态吸收峰位置),分析 ΔA 随时间的变化,提取以下信息:
弛豫时间:如激发态内转换(100 fs-1 ps)、振动弛豫(1-10 ps)、系间窜越(10 ps-1 ns)、电荷复合(1 ns-1 μs)等过程的时间常数;
反应路径:通过多组分动力学拟合,判断是否存在中间态(如 A→B→C 的分步反应)。
空间 / 浓度依赖性:
对薄膜、异质结等样品,可结合空间扫描研究不同区域的瞬态过程差异;对溶液样品,可通过改变浓度探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动态过程的影响。
样品要求
fs-TAS 对样品的状态、稳定性和光学特性有明确要求,具体如下:
样品状态:
溶液样品:需均匀溶解(无沉淀),溶剂在泵浦 / 探测波长下无强吸收(如环己烷、甲醇等),浓度适中(基态吸光度通常 0.1-0.8 AU,避免吸收过强导致探测光穿透不足);
固体样品:薄膜(厚度 10-1000 nm)需平整、无裂纹,单晶 / 块体需表面光滑(减少散射),粉末样品需分散成透明悬浊液或压片(避免团聚);
生物样品:如蛋白质、色素分子,需保持活性(避免变性),缓冲液需无荧光 / 强吸收干扰。
稳定性:
抗光损伤:泵浦光可能导致样品光漂白、分解(尤其有机分子),需确保样品在测试时间内稳定(可通过降低泵浦功率或缩短扫描时间解决);
热稳定性:避免激光诱导局部升温导致的状态改变(如相变)。
光学特性:
无强散射:样品需透明或半透明(散射会干扰 ΔA 信号,表现为宽谱背景);
荧光干扰:若样品有强荧光,荧光可能与探测光叠加,导致 ΔA 信号失真(可通过设置荧光滤光片或选择探测光波长避开荧光波段解决)。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信号噪声大:
原因:光路对准偏差、激光功率波动、样品散射强、环境振动(如空调气流);
解决:重新对准光路、增加扫描次数(平均降噪)、降低样品浓度(减少散射)、稳定实验环境。
瞬态信号饱和:
原因:泵浦功率过高,激发态浓度超过探测范围(ΔA 绝对值过大,偏离线性响应);
解决:降低泵浦功率(通常控制在 μJ 级),确保 ΔA 在 ±0.1 AU 以内。
样品降解:
现象:随测试时间延长,信号强度逐渐减弱(如峰高降低);
解决:缩短单组扫描时间、降低泵浦功率、更换新鲜样品(溶液样品可搅拌避免局部降解)。
时间零点偏移:
现象:动力学曲线的 “快过程”(如
解决:重新校准时间零点(用瑞利散射信号或已知标准样品的超快响应标定)。
假信号(Artifacts):
来源:泵浦光与探测光的直接干涉、溶剂的热透镜效应(激光加热导致溶剂折射率变化);
解决:调整偏振方向(泵浦与探测光垂直)、扣除溶剂空白信号、使用低功率泵浦光减少热效应。
总结
fs-TAS 是研究超快光物理 / 光化学过程的 “显微镜”,其核心优势在于飞秒级时间分辨率,能揭示从电子转移到分子弛豫的多尺度动态。实验中需结合样品特性优化参数,避免噪声和假信号,才能准确提取瞬态过程的关键信息,广泛应用于光伏材料、光催化剂、荧光探针、生物光敏剂等领域的机制研究。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科研测试站
原文标题:《飞秒瞬态吸收光谱仪测试原理、测试流程、主要内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o2Kp0GEgdb3o2GcJUzUYg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