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强强联手!北航青年学者,联手清华“准院士”/系主任,新发JACS!
对于锂氧电池(LOBs)而言,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阴极催化剂是十分理想的。具有近乎100%活性位点暴露和固有稳定性的高熵氧化物-亚1纳米异质纳米线(SNWs)无疑是最佳候选…
-
500次,94.9%!华科大黄云辉/袁利霞,最新EES!废旧LFP再生!
研究概述 LiFePO4(LFP)正极的失效主要源于Li+的损耗与Fe(III)相的形成,但其晶体结构仍保持完整,因此成为直接再生的理想对象。 然而,在废旧LFP中,Fe2+离子会…
-
斯坦福EES:解耦固态电池首次循环容量损失机制
固态电池(SSB)比液体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LIB)具有更高的储能密度。然而,由于界面反应,SSB的第一循环容量损失高于LIB。SSB中关键界面的化学演化已被广泛表征。此外,在电化…
-
宁波东方理工孙学良院士团队与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联合招收博士后:全固态电池方向
基于同步辐射的 全固态电池先进表征 岗位属性:博士后 岗位数:3-5名 工作地点:北京 研究方向 1. 发展面向全固态电池的同步辐射先进表征技术(谱学、衍散射或成像) 2. 开展全…
-
硬核!复旦大学赵东元/晁栋梁团队,一天上线3篇顶刊!
在学术界,连续在顶级期刊发表成果犹如攀登一座座高峰,而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晁栋梁教授团队在2025年3月3日便完成了这样一次令人瞩目的“帽子戏法”。一天内,他们接连在《Nature…
-
6200次!江苏大学&南京大学周豪慎,ACS Energy Letters!
钠离子电池(SIBs)被认为是新一代能源存储系统,由于钠资源丰富且广泛可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商业化的以硬碳为负极的SIBs与锂离子电池相比仍具有相对较低的能量密度…
-
8000次,75%!上海交通大学马紫峰,AEM:生物质废弃物衍生硬碳作为钠电负极!
随着全球丰富的钠资源和低成本,钠离子电池(SIBs)是下一代最有前途的电化学储能(EES)设备,用于高科技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网规模能量储存应用。为了实现SIBs的实际应用…
-
苏州大学张亮,ACS Nano:稳定氧空位化学助力高性能钠离子电池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新型高效能源存储系统变得尤为重要。钠离子电池(SIBs)因其低成本和资源丰富的优势,被视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理想替代品。在SI…
-
约10000小时!王春生,Nature Materials!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但其实际应用受到锂金属可逆性差、电池负载能力有限、以及对高温高压运行的需求等问题限制。然而,这些问题源于固态电解质(SSE)在低电压下还…
-
硕士生一作!唯一通讯单位!福建师范大学,Angew!
改性隔膜被认为是实现高性能锂硫电池的有效策略,然而大多数改性层都过厚,催化活性位点主要位于材料内部。这种结构严重影响了Li+的输运和多硫化物的有效催化转化,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集超…
-
1000次,92.8%!苏州大学严锋,发表JACS!
金属钠(Na)由于其高比容量和低氧化还原电位被认为是钠电池最有前途的负极。电解质是钠金属电池(SMB)电极间离子转移的关键途径可促进钠电极附近的电化学反应转化而不发生副反应。然而,…
-
清华深研院AFM:调控溶剂化结构/界面化学助力高压锂金属电池
电解质工程是实现高能量锂金属电池的关键策略,在各类溶剂中,基于氟化醚的电解质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些溶剂往往存在若干局限性:溶剂化能力弱、电化学还原不稳定以及潜在的环境危…
-
10000次以上!北大深研院潘锋,发表Angew!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被广泛认为是未来可行的储能解决方案,特别是对于低成本的固定应用。然而,锌负极的界面不稳定性对锌离子系统的商业潜力构成了重大挑战,促进了一系列副反应,包括自…
-
Nature大子刊!他,崔屹高徒,Nano Letters副主编,博毕即哈佛独立PI,已发30余篇Nature子刊!
成果介绍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回收方法通常涉及能源、化学或废物密集型过程。 莱斯大学汪淏田教授等人展示了一种自回路电化学电池回收方法,可以有效地从废正极材料中回收锂和过渡金属。这些回收…
-
北理吴川/白莹/李雨AM:揭示钠层状氧化物正极的阴离子氧化还原:突破和前景
钠离子电池(SIBs)作为下一代可持续能源技术,由于钠的巨大自然储量和低成本,在大规模储能系统(EESs)和智能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尽管人们在探索SIBs的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
-
胡勇胜/赵君梅/郭孝东AFM:充分利用Mn2+/Mn3+/Mn4+氧化还原制备高能钠离子电池
Na3MnTi(PO4)3钠超离子导体因其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具应用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之一。然而,由Mn2+离子占据的Na+空位引起的电压滞后现象导致了与Mn反应…
-
侯阳/戴黎明/邱明ACS Nano: 引入FcCA,调节CoBDC FcCA的电荷和产生应变以增强氧电催化
二维金属有机框架(MOF)被认为是有效的电催化析氧反应(OER)催化剂。尽管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但它们的OER反应动力学仍然受到缓慢的四电子转移过程限制。基于此,浙江大学侯阳、新南…
-
潘锋/褚卫国/卢朝霞等人,最新AEM!
LiCoO2(LCO)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阴极材料,当充电电压提高到4.6 V时,可达到220mAhg-1以上。然而,在高压下的杂化氧化还原反应促进了氧的演化、电解质的分解和不可逆的…
-
Nature子刊:剖幽析微!揭示层状PtTe2表面低配位Pt位点在甲醇分解中的作用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由于其独特的电子性质和高度可调的表面反应性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TMD由于具有二维结构,可以提供大的反应活性表面。但是,结构完善的TMD基面通常是…
-
刘健/方少明AFM: 中尺度扩散加Mo-Fe-C位点,促进Fe@MoS2-C高效OER学水氧化
电化学析氧反应(OER)比其他阳极反应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多步电化学水氧化过程中涉及的高能垒,OER的动力学过程缓慢,从而降低了催化效率。有文献报道,同时设计电极上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