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朱老师,我同一个模型切同一面后,在算功函数时,如何确定那个暴露面最好呢?是通过什么数值来确定的呢?
A:根据实验结果哪个是暴露面
Q2:朱老师,这里不同缺陷原子对net moment的贡献是怎么算出来呢?是从图中的pdos积分来的吗?

A:看outcar文件中每个原子的mag
Q3:朱老师,我们看了看软件安装了vtst,但算过渡态的时候受力还是全是零,这个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导致的?
A:要用vtst的vasp算,脚本才能读出来
Q4:朱老师,H2COO中的两个H优化飞了是怎么回事

A:调整一下距离,一个在c一个在o附近
Q5:朱老师,我想请问一下,这篇文献里面说,把氧的磁矩改成2来计算单线态这个事情可行吗?
A:如果磁距能稳住就可以,稳不住就要用非共线计算
Q6:朱老师,这里是0.24嘛,为啥我拿这个表上计算是0.63

A:计算和实验有些差别,还有精度问题,用实验值
Q7:朱老师,所有催化剂CO2RR最后一步CO脱附的能量都是0.24嘛,看文献也不都是啊
A:不都是,都在0.3左右,数据表有差别,整个反应是0.3,不是脱附0.3
Q8:朱老师,想问一下如果初末态是在不含vtst版本的vasp计算的,我能导入到含vtst版本的vasp使用nebmake.pl命令插值算过渡态吗?
A:可以
Q9:朱老师,我在计算空穴扩散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想问一下什么原因以及怎么解决?但是它一直到200步,没有显示收敛

A:那就增加nsw
Q10:朱老师,它就会卡在12,不再向下进行,这是怎么回事(我进行的就是课堂上cspbi3吸附水分子,不过进行了扩包,K点为2*2*2)

A:换一下algo试试
【做计算 找华算】
🏅 华算科技提供专业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生物模拟、量子化学、机器学习、有限元仿真等代算服务。
🎯500+博士团队护航,累计助力5️⃣0️⃣0️⃣0️⃣0️⃣➕篇科研成果,计算数据已发表在Nature & Science正刊及大子刊、JACS、Angew、PNAS、AM系列等国际顶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