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朱老师,想请教一下,我计算的Bader电荷里,化学环境相同的同种元素原子(如图中的4号和5号原子都是环境相同的Cu原子),它们的电荷值差别有点大,可我INCAR参数设置都是按教学来的,后面电荷6开头的那些原子化学环境也相同,您觉得它们差值合理吗

A:4和5差别很小呀,charge一列,4-6,7-12差不多
Q2:朱老师,NGX和NGXF这两个参数有什么不同呢?
A:ngxf是电荷网格,另一个不太记得了,看看说明书吧
Q3:朱老师,用杂化泛函计算态密度,参数是不是也和您发的这个图一样?(该图是针对能带的)

A:一样的
Q4:朱老师,在计算稀土氧化物时,如果计算出氧原子的p电子是磁矩的主要贡献者,结果是否合理?该如何解释?
A:p会有磁距,但很小,相对于f来说
Q5:朱老师,24个原子的异质结,带真空层,加自旋,这是否适合用杂化泛函呢?
A:可以算的动,控制一下真空厚度
Q6:朱老师,我在优化BiOBr这个结构时,IBRION=2 ALGO=F时电子步一直不收敛,改为IBRION=2 ALGO=N时就报the old and the new charge density differ的错误,我将IBRION=1 ALGO=F时结构优化完也收敛了,但是吸附N2时又出现he old and the new charge density differ的错误

A:这个可以忽略,如果出现不多的话,可能结构哪里有问题,改一下amix试试
Q7:朱老师,请问下VASP优化的话可以设置温度嘛
A:不能
Q8:朱老师,这些能垒图为什么算的一个体系 都不一样呢

A:如果计算模型都是一样的,数据应该差不多,应该会有哪些不同,看看文章计算部分描述
Q9:朱老师,如果我的系统是一个5×5,并且有7层原子层的表面系统,然后我的K点是取 3×3×1,我跑一次结构优化大概需要5000核时, 请问对于这样的系统,我该如何进行收敛性测试,我猜K点应该不需要再测试了?只需要对截断能进行测试?还是根据文献选一个差不多够大的截断能就好了(毕竟做收敛性测试太耗费核时了)
A:截断能可以400-520,保险就选520,k可以用111
Q10:朱老师,如果我对刚那个表面系统做完结构优化后,我要算氢原子与这个表面的势能(单点能计算),请问做这个单点能计算的参数(K点,截断能)需要和结构优化的参数保持一致性吗,还是说这些参数可以进行变化来做收敛性测试?
A:保持一致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