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相对复杂,一般来说可分为三类。 散射效应;光电效应;热效应;
散射效应
指X射线光子由于和原子碰撞而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形成散射线;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可分为两类: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
相干散射:当X射线与原子内的紧束缚电子相互作用时,X射线光子能量hv与电子的能量 相比小得多,可认为电子在X射线的电磁场作用下,在初始的位置上发生受迫振动,振动着的电子 以本身为散射中心向周围辐射与入射X射线波长相同的次级X射线,这个过程也可简单的理解为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紧密束缚电子发生弹性碰撞,X射线只改变方向,不改变能量和波长。相干散射是X射线分析的基础;
由于散射的X射线具有相同的波长,如果散射物质内的原子或分子排列具有周期性(晶体物质),则会发生相互加强的干涉现象, 这种散射即为相干散射,相干散射又称为弹性散射。
因为汤姆逊首先用经典电动力学方法研究相干散射现象,也称为汤姆逊散射,汤姆逊研究结果表明,当一束强度为的偏振光照射到一个电子上时,散射光强的强度为:
其中为电子电荷;为电子质量;c为光速;R为散射线上观测点与电子的距离;为散射方向与入射线电场方向的夹角;
非相干散射:当X射线光子与自由电子或束缚很弱的电子作用时,尤其是时,便会产生非相干散射。由于这种散射现象是康普顿和中国物理学家吴有训产生发现的,也称为康普顿效应或康普顿-吴有训效应,由于这种现象是X射线粒子性的突出表现,必须用量子理论来说明,因此又称为量子散射。
当X射线与自由电子或束缚很弱的电子作用时,正如弹性散射的碰撞,电子被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反冲电子,同时在角度方向上产生一个新X射线光子,如图1所示
非相干散射X射线的波长随散射角不同而不同,因此非相干散射X射线不会互相干涉形成衍射,所以它们散布于各个方向,强度一般很低,它们在衍射工作中只形成连续的背景。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相对复杂,一般来说可分为三类。 散射效应;光电效应;热效应;
光电效应
指X射线光子把能量传递给物质中的原子,使原子内层电子被激发成光电子,并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原子处于激发态而发出荧光X射线和俄歇电子;
当X射线的波长足够短时,对应能量大,以至于能把原子中处于某一能级上的电子打出来,而它本身则被吸收,它的能量就传递给了该电子,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电子,并使原子处于高能的激发态。这种过程称为光电效应或光电吸收。
伴随光电效应而发生的有荧光X射线和俄歇电子 ,因为光电吸收后,原子处于高能激发态,内层出现电子空位,这时外层电子将向内层跃迁,就会产生特征X射线,这种由X射线激发出的X射线称为荧光X射线。
另当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时,其能量也可能不以X射线的形式释放出,而是传递给其他外层的电子,使之脱离原子。如K层电子被激发,L2层电子跃迁入K层电子空位,而将它的多余能量传递给L3层电子,使之被激发出来,这样的电子就称为俄歇电子,俄歇电子的能量与参与该过程的3个能级能量有关,分析俄歇电子的能量可获得试样成分及表面形貌等很多信息。
热效应
主要指X射线光子的能量在与原子碰撞过程中传递给原子,成为热振动能量。这种热效应在高剂量X射线照射或特定材料中尤为显著,对医疗设备、工业检测及辐射防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热效应是能量吸收的最终表现形式,其强度由光子能量、材料性质及照射条件共同决定。在高剂量应用中(如放射治疗、工业CT),需通过热力学建模与实时监控平衡检测/治疗效果与材料热损伤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张希艳.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 第二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22.09
[2]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长春理工大学公开课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源栅光启实验室
原文标题:《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d6MoryRuDqCZNRQHHR_9Q
本转载仅出于分享优质测试干货,旨在传递更多观点,并不代表赞同其全部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所包含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的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