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Small Methods:核-壳MOF-in-MOF纳米孔双功能电解质载体助力高性能固态锂电池
具有高安全性的固态锂离子电池是令人鼓舞的下一代可充电化学储能装置。然而,固态电解质的低Li+电导率和固-固界面的不稳定性是阻碍其实用性的关键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徐林教授…
-
王春生团队Chem:>99.5%的平均CE、无Co正极!稳定的聚合物固态锂金属电池
背景介绍 如今,锂金属电池(LMBs)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LIBs)最有希望的替代品,以满足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其中,使用非易燃无机或有机固体电解质(SSEs)的固态锂金属…
-
倪萌/王克亮AEM:极端条件下工作的柔性锌基电池的多功能水凝胶
锌基电池由于其高容量、低成本和本质安全性而成为柔性储能的潜在候选者。具有饱和水性溶剂的水凝胶电解质可以提供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同时为锌基电池保持令人满意的柔性。过去几十年见证了它们的…
-
另辟蹊径!只需多此一举,一个全新的低成方案,好综述!
成果简介 2021年7月3日,中山大学吴武强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黄劲松教授等人在Materials Today刊发表一篇综述,题目为‘Perovskite cryst…
-
孙建敏Appl. Catal. B. : 共掺杂Mo和Ce调节RuO2电子关联性来促进酸性条件下电催化OER
设计在酸性介质中高效电催化剂是促进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广泛应用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另外,析氧反应(OER)需要高过电位(η)来克服水分解过程中的高热力学能垒。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ngew:通过调节Na+分布实现P2型层状氧化物正极的超低体积变化
大多数P2型层状氧化物在高压充电时体积变化较大,进一步导致结构稳定性差。事实上,高电压并不是导致不可逆相变的原因。影响结构演化的内部因素有两个:保留在晶格中的钠离子的数量和分布。 …
-
【DFT计算+实验】孙学良/李喜飞AFM:NVO-NBs实现超长寿命SIBs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柔性独立式正极一直是可穿戴钠离子电池(SIBs)面临的挑战。基于此,西安大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孙学良院士、西安理工大学李喜飞教授等人报道了通过制备Na5V12O32…
-
Joule:双阴离子液体电解液使锂金属电池中富镍正极稳定
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面临着开发功能性电解液的挑战,该电解质能够稳定锂金属负极和高压正极(> 4 V vs Li+/Li)。 德国赫尔姆霍兹研究所(HIU)Guk-Tae Ki…
-
哈工大张乃庆/帅永/范立双EnSM:双原子铁基催化剂促进多硫化物的高效转化
原子分散的金属催化剂在加速多硫化锂转化的动力学和抑制穿梭效应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有望实现锂硫电池的长寿命循环和高倍率性能。然而,单金属位点与多硫化物之间的端面吸附结构限制了单原子…
-
清华马维刚AEM:洞察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枝晶萌发的机制
锂枝晶的形成严重阻碍了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的实际应用。传统观点认为枝晶起始于阳极,然后长入固态电解质(SE),而最近流行的一种观点则认为Li+可直接在电解质内部的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