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AFM:酯基与锂盐的结合:醋酸纤维素为稳定的锂金属负极提供富LiF界面
锂枝晶的形成和生长阻碍了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LMB)的实际应用。通过调节源自电解质降解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来均匀化锂离子通量以抑制锂枝晶是必要的,但仍然具有挑战性。 浙江工…
-
ACS Nano:兼容性NiFe2O4涂层可调节富锂层状氧化物中的氧氧化还原
富锂层状氧化物在锂离子电池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过渡金属阳离子氧化还原和可逆氧-阴离子氧化还原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容量。然而,不可调控的不可逆氧阴离子氧化还原会导致电压衰减和氧释放等…
-
Small Methods:核-壳MOF-in-MOF纳米孔双功能电解质载体助力高性能固态锂电池
具有高安全性的固态锂离子电池是令人鼓舞的下一代可充电化学储能装置。然而,固态电解质的低Li+电导率和固-固界面的不稳定性是阻碍其实用性的关键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徐林教授…
-
王春生团队Chem:>99.5%的平均CE、无Co正极!稳定的聚合物固态锂金属电池
背景介绍 如今,锂金属电池(LMBs)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LIBs)最有希望的替代品,以满足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其中,使用非易燃无机或有机固体电解质(SSEs)的固态锂金属…
-
倪萌/王克亮AEM:极端条件下工作的柔性锌基电池的多功能水凝胶
锌基电池由于其高容量、低成本和本质安全性而成为柔性储能的潜在候选者。具有饱和水性溶剂的水凝胶电解质可以提供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同时为锌基电池保持令人满意的柔性。过去几十年见证了它们的…
-
另辟蹊径!只需多此一举,一个全新的低成方案,好综述!
成果简介 2021年7月3日,中山大学吴武强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黄劲松教授等人在Materials Today刊发表一篇综述,题目为‘Perovskite cryst…
-
孙建敏Appl. Catal. B. : 共掺杂Mo和Ce调节RuO2电子关联性来促进酸性条件下电催化OER
设计在酸性介质中高效电催化剂是促进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广泛应用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另外,析氧反应(OER)需要高过电位(η)来克服水分解过程中的高热力学能垒。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ngew:通过调节Na+分布实现P2型层状氧化物正极的超低体积变化
大多数P2型层状氧化物在高压充电时体积变化较大,进一步导致结构稳定性差。事实上,高电压并不是导致不可逆相变的原因。影响结构演化的内部因素有两个:保留在晶格中的钠离子的数量和分布。 …
-
【DFT计算+实验】孙学良/李喜飞AFM:NVO-NBs实现超长寿命SIBs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柔性独立式正极一直是可穿戴钠离子电池(SIBs)面临的挑战。基于此,西安大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孙学良院士、西安理工大学李喜飞教授等人报道了通过制备Na5V12O32…
-
Joule:双阴离子液体电解液使锂金属电池中富镍正极稳定
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面临着开发功能性电解液的挑战,该电解质能够稳定锂金属负极和高压正极(> 4 V vs Li+/Li)。 德国赫尔姆霍兹研究所(HIU)Guk-Tae Ki…
-
哈工大张乃庆/帅永/范立双EnSM:双原子铁基催化剂促进多硫化物的高效转化
原子分散的金属催化剂在加速多硫化锂转化的动力学和抑制穿梭效应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有望实现锂硫电池的长寿命循环和高倍率性能。然而,单金属位点与多硫化物之间的端面吸附结构限制了单原子…
-
清华马维刚AEM:洞察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枝晶萌发的机制
锂枝晶的形成严重阻碍了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的实际应用。传统观点认为枝晶起始于阳极,然后长入固态电解质(SE),而最近流行的一种观点则认为Li+可直接在电解质内部的晶界(…
-
孟颖教授,最新ACS Energy Letters!
成果简介 容量范围在1-100 mAh的紧凑型可充电电池适用于受外形因素限制的可穿戴器件和其他高性能电子器件,这些器件的核心要求包括高体积能量密度(VED)、快速充电、安全性、表面…
-
EnSM:高持久性三苯胺基正极电解液助力耐用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ORFB)由于利用氧化还原活性有机材料(ROM)的独特特性,具有化学多样性和潜在的大规模可扩展性,因此作为具有成本效益且可扩展的储能系统最近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
加大伯克利分校AEM:电池和电池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注意事项
可充电池是能源系统脱碳所必需的,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尚未就生产这些电池的环境影响达成共识。尽管如此,生命周期评估(LCA)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为开发性能更好、环境负担更轻的电池…
-
Renew. Sust. Energ. Rev.: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缓解策略
锂离子电池是商业上成功的电源,适用于各种应用。然而,锂离子电池的特性使其容易发生热失控,从而导致火灾和爆炸。为了在发生热失控之前减轻安全隐患,已经对电芯以及电池包应用了各种策略。 …
-
AFM:超临界CO2辅助SiOx/碳多层涂层修饰锂离子电池硅负极
超临界CO2(SCCO2)具有类似气体的扩散性、低表面张力和出色的传质特性,可用于在硅颗粒上形成SiOx/碳多层涂层。SCCO2与Si的相互作用产生连续的SiOx 层,可以缓冲锂化…
-
李喜飞/张久俊/张耀辉Nano Energy:锂金属保护的新见解
保护表面层(PSL)正在成为锂(Li)金属保护的流行策略。以前关于PSL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化学相容性前提下的离子电导率和弹性模量这两个指标。 西安理工大学李喜飞、张久俊、哈尔滨工业大…
-
AEM: 使用原位X射线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Zn-AgO水系电池的衰减机制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必须更好地了解储能设备的衰减机制。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工具,也越来越多地被电池界采用进行原位实验以研究动态现象。然而,很…
-
Joule: 基于热波传感的锂离子电池锂浓度动态现场原位监测技术
电池传感技术的发展对于锂离子电池 (LIB) 的安全、可靠和快速运行至关重要。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加,电极中会产生大的锂浓度梯度,并可能导致锂离子电池在快速充电过程中过早衰减。然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