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张跃钢/郭晶华EnSM: 含氯化物电解液的镁硫电池中Ag催化剂的可逆功能转换
镁金属负极不会在大多数有机电解质中形成枝晶,储量丰富且比锂更具化学惰性。以高体积容量的镁为负极,硫为正极的镁硫(Mg/S)电池具有比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提供更高能量密度的巨大潜力,但…
-
张一卫/杨勇EnSM: 柔性Li-CO2电池的Co掺杂CeO2 /石墨烯气凝胶自支撑正极
目前Li-CO2电池研究集中在探索用于有效还原CO2和分解Li2CO3的高性能、低成本的电催化剂。 过渡金属氧化物 (TMO) 因其具有竞争力的循环稳定性和低成本而受到广泛关注,然…
-
李亚栋院士团队Nature子刊:阴离子交换介导内置电场,以促进光致载流子分离和利用!
成果介绍 由于异质结调制内建电场(IEF)分布窄,光载流子迁移路径长,导致载流子分离和利用效率不理想。清华大学的彭卿教授、陈晨教授、李亚栋院士等人报道了独特的氧化铋化合物纳米棒(表…
-
复旦周永宁Angew:通过Co2+/Co3+氧化还原和钠位掺杂实现稳定的钠离子电池正极
阴离子氧化还原是提高可充电池层状金属氧化物正极能量密度的有效方法。然而,层状材料中TMO6(TM:过渡金属)亚单元固有的刚性使其难以承受由晶格滑移引起的内部应变,尤其是在高电压下。…
-
Angew:用于稳定锂金属电池的离子液体功能化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金属锂由于其低电化学势、高理论能量密度、低密度而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仍有一些重大挑战需要解决,例如锂枝晶生长和低界面稳定性,这阻碍了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 瑞士…
-
Angew:采用聚丙烯酰胺稳定高压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固体电解质界面
受益于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盐包水”电解液(WiSE)概念的引入为水系电化学开辟了新的视野。然而,这种SEI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溶解、机械损伤和不断重整,从而导致差…
-
北科顾有松/闫小琴Nano Energy:多功能Co-Nx调控多硫化物转化动力学实现高效锂硫电池
开发高性能的硫正极对于解决锂硫电池中低表面积硫负载、多硫化物的穿梭和转化缓慢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科技大学顾有松、闫小琴等人报道了一种由固定在碳泡沫中的Co纳米颗粒和Co-Nx…
-
宋英泽/张炜Nano Energy:用于加速锂硫化学的钒原子调制电催化剂
为获得切实可行的锂硫电池,人们进行了广泛的努力。然而,主要与臭名昭著的多硫化物穿梭和缓慢的硫氧化还原动力学有关的问题,仍然存在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 西南科技大学宋英…
-
南航申来法/赫尔姆霍兹所Nano Energy:不匹配的导电性骨架实现无枝晶和高稳定性锂金属负极
锂金属负极被认为是高能量可充电池的理想材料。不幸的是,不受控制的锂枝晶生长和循环时的无限体积膨胀会导致库仑效率较低、容量衰减过快和安全问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来法、德国赫尔姆霍兹…
-
上大王勇Nano-Micro Lett.:通过逐步锂沉积和剥离实现无枝晶且稳定的锂金属电池
锂枝晶的不可控形成和锂沉积/剥离过程中不必要的电解液消耗一直是开发安全稳定锂金属电池的主要障碍。 上海大学王勇等人报道了一种通过简易氧化-浸渍-还原方法制备的黄瓜状亲锂复合骨架(C…
-
中南侯红帅Small:碳点激发固态电池锂离子动力学
固体复合电解质锂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最具竞争力的体系之一,但它仍然受到离子扩散迟缓的制约。聚氧化乙烯(PEO)非晶相具有离子传输快的特点,而Li+的迁移率受PEO和Li+之间配位…
-
湖大/帝国理工Nature子刊:安时级软包钾离子混合电容器实现6分钟快速充电
安培-小时(Ah)规模的电化学储能设备的极快充电目标是充电时间少于10分钟,以促进广泛采用。然而,由于其固有的反应机理和高电流密度下的安全隐患,这一指标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中很难实现…
-
周光敏Nature Catalysis:机器学习辅助设计二元描述符,破译硫反应动力学的电子和结构效应
向锂硫电池中引入高活性催化剂,例如过渡金属化合物(TMC),已被证明是提高反应动力学的有效策略。TMC的金属中心具有部分填充的d轨道,被认为是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其与多硫化锂中硫p…
-
Nature Materials重磅:聚合物序列实现高性能固态锂电池
传统的聚合物电解质在室温下的离子导电性远低于液体和陶瓷电解质,限制了它们在电池中的实际应用。 在此,复旦大学陈茂教授,昆山杜克大学林欣蓉副教授和马萨诸塞理工学院Yang Shao-…
-
大佬双剑合璧! Michael Grätzel和Edward H. Sargent联手发Nature!
与正常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相比,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有望提高运行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将有效的光管理与低界面损耗相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
南开陈军院士最新Angew: 多光谱表征揭示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离子导电机理
由锂盐、聚合物基体和溶剂组成的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QPE)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然而,离子传导机制、溶剂分子的存在形式以及QPE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 在此,…
-
ACS Energy Lett.:双阳离子杂芳基吡啶作为非水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负极材料的系统设计
许多有机氧化还原材料在化学上不稳定并且微溶于非水介质。此外,氧化还原材料的交叉和有限膜的可用性限制了这些材料在非水氧化还原低电池(RFB)中的长期循环性。 杂芳烃取代吡啶类化合物的…
-
EnSM:超稳定Ti2O(PO4)2(H2O)作为钙离子电池用新型Ca2+储存电极材料
钙离子电池(CIB)的实际应用遭受缺乏可靠的电极材料,其具有长的循环寿命和较不严重的滞后和电容电压行为。 Ti2O(PO4)2(H2O)的合成与表征 近日,韩国世宗大学(通讯作者)…
-
EnSM:纳米流体填料实现高容量纳米颗粒电极
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以提高功率/能量性能。然而,纳米颗粒的低堆积密度限制了电极的体积容量。缩放纳米粒子电极导致孔隙破坏,电解质阻塞和差的离子传输。 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
-
靳俊/温兆银AEM:微区焊接策略防止非活性硫物种的形成
深入了解锂电池故障机制对于为促进这类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供设计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靳俊(通讯作者)和温兆银(通讯作者)等人发现在放电期间,固体硫物质沉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