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川大郭孝东/吴振国Angew:一种用于富锂氧化物正极表面改性的简单气固处理
具有高容量的富锂层状氧化物有望成为下一代正极材料。然而,不可逆和缓慢的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导致表面氧损失以及容量和电压衰减。 在此,四川大学郭孝东教授、吴振国副研究员等人提出了一种简…
-
北化工曲晋EnSM:扩散驱动制备富氧空位蛋黄壳结构K-水钠锰矿@介孔碳纳米球用于高能和高功率锌离子电池
尽管用于可充电水性锌离子电池(ZIB)的水钠锰矿正极具有高压平台和独特的层状结构,可更好地(脱)嵌入锌离子,但其循环时的结构不稳定和有限的电化学动力学显著阻碍了进一步应用。 在此,…
-
南科大罗光富Nano Lett.:氯化石墨二炔薄膜减少可充电锂金属电池中锂枝晶的原子机制和长期稳定性
锂枝晶的形成仍然是可充电锂金属电池商业化的最大挑战之一,使用多孔薄膜来调节负极上的锂离子是应对该挑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仍然存在两个关键问题:(1)纳米多孔材料调节锂离子的原子机制…
-
Acc. Chem. Res.综述: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规模化的问题与进展
具有高离子导电性的固体电解质(SEs)是全固态电池(ASSBs)研究的基石,硫化物基SEs由于其特殊的室温离子导电性而引起关注,但硫化物基ASSB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 这源于SEs…
-
张华/武文倬Chem. Soc. Rev.: 用于能源和催化应用的石墨烯以外的元素2D材料
元素二维 (2D) 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子特性,已成为能源和催化应用的有希望的候选材料。 在有利的传输特性、有趣的物理化学特性、提供巨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以及二维超薄结构…
-
邱介山/郝晓娟等NML: 基于“鸡尾酒效应”的钠离子电池用高倍率、低平台金属硫化物负极
金属硫化物因具有高容量和低成本的优点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SIBs)有前途的负极材料,但普遍存在的低倍率和高充电平台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它们在全电池中的应用。 在此,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
-
上交杨军Smalll Methods: N掺杂C封装的SnSe2/FeSe2纳米立方体实现超高速率稳定的钠离子存储
金属硒化物作为钠离子电池(SIBs)的负极,由于其大容量、高电导率以及环境友好性,最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巨大的体积变化阻碍了金属硒化物的应用,这会导致电极结构破坏,从而降…
-
付永柱/郭玮Small Methods: 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用PEDOT@YVO复合正极材料
开发用于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 (AZIB) 中优异电化学性能的金属离子嵌入活性材料仍然是个挑战,这是因为晶格框架的结构不稳定性和内在静电排斥导致的结构破坏和低倍率性能。 针对这些问…
-
黄建宇/张宿林等EEM: 石榴石固体电解质中锂沉积诱导开裂的原位观察
锂(Li)穿透固体电解质(SEs)导致锂固态电池(SSBs)短路是阻碍高能量密度SSBs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陶瓷SE中的开裂经常伴随着锂的渗透,但锂沉积和开裂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难以…
-
香港理工张标EnSM: 界面稳定性和溶剂化结构的同步调节实现宽温度锌金属负极
目前可充电锌金属电池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提高Zn金属负极在室温下的电化学性能,在极端热条件下锌金属负极的稳定循环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相应的失效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探索。 在此,…
-
牛津ACS Energy Lett.: 超浓缩电解质的电位MRI:一种测试不可逆热力学的方法
超浓缩电解质在高度热力学上是非理想的,为连续传输理论提供了严格的试验场。迄今为止,原位可视化方法主要集中在电解质浓度的参数估计上,但一个更基础的问题仍然存在:浓缩溶液传输理论本身是…
-
高丽大学AEM: 多孔亲锂Li-Si合金型界面骨架通过自放电机制实现稳定的锂金属负极
锂由于其极高的理论容量和最低的电化学电位而被认为是下一代锂金属电池 (LMB) 的理想负极。 然而由不可控的枝晶生长和严重的副反应引起的安全问题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阻碍了其在LMB中…
-
天大张伊放/中南潘安强AFM:长寿命锌金属负极防腐锌离子调节复合中间层
锌金属负极被认为是水基锌基电池最有前景的负极选择之一。然而,树枝状结构和错综复杂的副反应阻碍了它的应用。近日,天津大学张伊放(通讯作者)和中南大学潘安强(通讯作者)等人在知名期刊A…
-
电池日报:8篇顶刊!孙学良、陈人杰、唐永炳、李振声、叶明新、沈剑锋、李会巧、胡望宇等最新成果
1. 孙学良最新Small Methods: 通过增材制造和化学强化正极实现高性能锂硫电池 为了提高锂硫(Li-S)电池正极的可逆容量和长期循环稳定性,学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
-
赵予生/赵若/邹如强ACS Energy Lett.:离子导电MOF胶粘剂夹层稳定NASICON型电解质对锂负极的影响
钠快离子导体(NASICON)型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湿度/空气稳定性,是固态电池所必需的。然而,它们普遍存在电化学稳定性差和与锂金属接触不足的问题,导致性能严重下降。 近日…
-
Goodenough又发Nature Energy!
Nature Energy的新系列Tales of Invention中之前已经讲述了锂电发展中的关键发现,比如TiS2、LiCoO2、聚乙炔、LiMnO2正极、Li4Ti5O12…
-
智慧之光!Advanced系列能源转换与存储类封面大赏(8月第1期)
解说头版文章 品味智慧之光 纵使揽胜四方 我自封面大赏 ——编语 低温锂金属电池 中科院金属所李峰研究员、孙振华研究员等报道了一种通过调控Li+离子-溶剂偶极相互作用力提升锂金属电…
-
EnSM:低温常温钠硫电池操作的设计与研究
在使用高硫负极的同时尽量减少多硫化物的穿梭,对于实现实用化的室温钠硫(RT Na-S)电池至关重要。由于它们价格低廉,材料丰富,这些电池作为未来低成本的固定式储能设备具有巨大的潜力…
-
清华大学张强Angew:金属锂电池中稳定的阴离子衍生固体电解质界面
非均匀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导致的树枝状锂沉积严重阻碍了高能量密度锂(Li)金属电池的发展。近日,清华大学张强(通讯作者)等人在知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
-
中东技术大学Nano Energy:基于织物的人机界面可穿戴摩擦电纳米发电机
随着可穿戴电子产品材料的进步,电子纺织品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洗涤稳定性差和可穿戴电子产品需要外部电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近日,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Husnu Emrah U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