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
支春义教授,最新AM!
柔性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对能量密度和高机械耐久性提出了要求。由于电极的可变形性受限,以及金属集流体的平整光滑表面,电极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稳定/耐久/可靠接触仍然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于负…
-
麦立强/周亮/吴劲松,最新AM!
成果简介 纳米硅(NPs)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容量阳极材料,因为它们可以防止因(脱)锂化过程中剧烈的体积变化而导致的机械失效。然而,在循环过程中,仍然可以观察到 Si NPs …
-
三单位联合AM:枝状磷硫化钴量子点实现高效钠存储
新型钠离子电池(SIB)电极主体经过精心设计,包含多功能活性成分,可以协同克服电极严重体积变形和缓慢反应动力学的关键问题,从而极大提高电池性能。 在此,电子科技大学孙旭平教授,重庆…
-
云南大学郭洪AM:双功能COF构建协同界面,促进硫转化和锂离子传输
锂硫(Li-S)电池以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成本效益而脱颖而出。然而,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穿梭效应、缓慢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和枝晶生长等问题的阻碍。 图1 COF-CN-S的设计 云南…
-
黄小青/杨利明/徐勇AM:a-PdSe2 NPs实现高活性、选择性和稳定的H2O2合成
非晶态纳米颗粒中Pd位点的低配位结构,促进H2O2电催化合成。
-
国科大刘志敏AM:部分氮化Ni纳米团簇在超低过电位下实现电催化CO2还原为CO
如何降低CO2RR的过电位以实现高能效
-
厦大/广工大AM: 非晶PdSe2上低配位Pd位点用于高活性、选择性和稳定催化H2O2电合成
低配位Pd位点非晶PdSe2纳米颗粒,用于H2O2的电合成
-
Adv. Mater.:利用F/S双掺杂增强电催化生成H2O2的选择性
双掺杂无金属碳纤维电催化剂,大规模合成H2O2
-
大工AM:剖幽析微!深入探究氢氧化物析氧反应重构活性位点来源
本文采用多金属氢氧化物CoFeCuOOH作为表面模型催化剂
-
吉大AM:α-FeOOH促进LDH形成和稳定NiOOH,实现高效析氧和尿素氧化
本文预测了在α-FeOOH存在的条件下LDH和NiOOH的催化行为
-
杨世和/张利波/胡觉/黄勃龙AM:重构MOF作为稳定的OER电催化剂
本文首次报道了通过精确重建MOF结构
-
陈亚楠/胡文彬/许运华AM:几秒内超快速非平衡合成高性能锂电正极材料
该文报道了一种通过非平衡反应合成正极材料的超快高温冲击(HTS)策略
-
北大夏定国AM:熵稳定策略增强富锂正极材料的局部结构适应性
本文采用了高熵(当构型熵大于1.5 R时可称为高熵材料)掺杂策略,以克服富锂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容量权衡问题。
-
南科大/南洋理工AM:硫尖晶石重构水氧化活性位点和自旋通道的研究
本文报道了一项研究,展示了预催化剂硫尖晶石CoFe2S4的独特重构行为以及其重构化学的高OER活性。
-
武大/郑大AM:混合维PtNi合金多面体纳米链作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双功能电催化剂
本文制备了具有纳米多面体-纳米线-纳米多面体结构的有序组装的混合维Pt-Ni合金多面体纳米链(Pt-Ni PNC)作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双功能电催化剂
-
川大AM:介孔PdN合金纳米立方体高效电化学还原硝酸盐为氨
本文报道了介孔钯-非金属(meso-PdX)纳米立方体(NCs)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电催化剂
-
中科大/广工大AM:3D-PNCV助力高效Na-S电池
本文报道了一种将单原子钒(V)锚定在三维(3D)N-掺杂分级多孔碳基体(3D-PNCV)
-
天大孙洁AM:新型局部电场策略促进磷负极的动力学和界面稳定性
本文开发了一种局部电场策略(LEF)策略,通过优化离子共价有机框架(iCOF)来抑制多磷化锂(LiPPs)溶解并促进反应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