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40万/年,北大深研院肖荫果课题组博士后招聘–能源材料和中子散射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肖荫果课题组主要开展能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以及中子谱仪大科学装置研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
-
川大卢灿辉/张伟AFM:通过一步共电泳构建无枝晶负极实现柔性锌离子电池
具有良好柔性的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吸引了便携式和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巨大关注。然而,由于Zn枝晶的失控生长、低库仑效率以及差循环性能,其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 图1 Zn/rGO@…
-
向斌/周洋/邹雪锋EnSM:积木效应诱导底部Zn(002)沉积实现高稳定性锌负极
锌负极在可充电锌-离子水系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受到不可控的枝晶生长和副反应的阻碍。而锌的沉积就像一层一层的积木,通常被认为是由电场驱动的成核、生长和演化过程。然而,最底层沉积物的重要作…
-
宁波大学舒杰PNAS:定制短链硫分子以驱动硫基水系电池的氧化还原动力学
与传统的环状S8分子相比,短链硫分子因其高效的氧化还原路线而显示出更高的电化学反应活性。因此,它们可被视为固-固氧化还原反应中理想的活性材料。 在此,宁波大学舒杰教授团队在热力学分…
-
李春忠、夏振海、木士春、周江、成新等Joule、AM、AFM、AEM、Nano Energy、ACS Nano电池顶刊成果!
1. ACS Nano:各向同性微应变弛豫的富镍正极用于长循环锂离子电池 开发各向同性主导的微应变弛豫是提高高能量密度富镍正极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的重要一步。 在此,华东理工大学李春…
-
程新兵/张强教授,最新AM!
严重的枝晶生长和高活性是锂金属负极面临的两个最棘手的问题。高活性会导致锂与电解质之间不可避免的界面反应,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由于锂的高模量和体积变化,锂枝晶会破坏SEI,…
-
AEM:常温低压无负极全固态电池
无负极全固态电池(ASSB)因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以及材料的经济性是下一代电动汽车的目标。然而,由于采用了无负极结构,锂沉积(脱出)反应动力学迟缓,而且会形成界面空隙,因此要在…
-
Joule:无负极固态电池合金界面层的结构和电化学演化
“无负极”固态电池(SSBs)使用锂化正极与不含活性材料的集流体,该种设计使电池拥有小的体积和高的能量密度,且简化了制造工艺。无负极固态电池在初始电沉积过程…
-
港城大AM:基于电子调控铋原子表面-孔界面的钒氧化还原流电池解耦活化与迁移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FB)有望为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低成本和电网规模的电力存储提供途径。然而,高负载催化剂的传质和活化过程的相互作用使得驱动高性能密度 VRFB 具有挑战性。 …
-
电池顶刊集锦:纪秀磊、付堃、黄少铭、丁书江、刘宇、Jim Yang Lee等成果!
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确定尖晶石催化剂中阳离子几何构型在钠硫电池中的作用 AB2X4尖晶石结构,具有四面体A和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