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港理工张标AFM:可规模生产!用于稳定锌粉负极的半液态电极
与锌箔负极相比,锌粉负极具有很大的通用性,但具有高表面积的粗糙表面加剧了腐蚀和枝晶生长。 在此,香港理工大学张标教授等人通过将锌粉与双导电(离子和电子)聚乙二醇 (PEG)-Zn2…
-
JACS:锂金属电池中锂沉积覆盖率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提高锂金属电池的可逆性是当前电池研究的挑战之一,这需要更好地了解锂沉积形态的演变。然而由于不同系统涉及各种参数,锂沉积形态非常复杂。 在此,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宝华教授、荷兰…
-
华科李会巧AEM:Zn取代实现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Ge1-xZnxP固溶体负极
具有大容量、低平台和高初始库仑效率(ICE)的单斜晶系GeP已被证明是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负极,但价格昂贵的Ge原料的大量使用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为此,华中科技大学李会巧…
-
南科大AEM:重新审视氢在富锂反钙钛矿固体电解质中的作用
具有反钙钛矿结构的Li2OHX(X = Cl或Br)具有熔点低、成本低、易于放大等优点,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ASSLMBs)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Li2OHX中的锂离子传输机…
-
应化所AFM:阴离子协同溶剂化,经济高效双离子电池的有效策略
阴离子的溶剂化结构在决定使用石墨正极的双离子电池的性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过去对双离子电池的研究中,电解液的设计标准主要是基于溶剂和添加剂之间的传统关系。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王宏宇、…
-
继Nano Letters后再发JACS!海大/天大JACS:普适设计合成高熵化合物材料
前期成果 高熵材料作为一类新的材料体系,在近几年来引起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多个主要组分的协调展现出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新的性质和性能。 其中关于高熵合金的研究进行较早,且报道较为广泛…
-
李玉良院士/薛玉瑞Angew:锌金属界面的逐步诱导生长助力水系锌离子电池
可充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有望实现高能量密度、低氧化还原电位、低成本和安全性;然而,其循环性能严重不足,限制了该领域的发展。 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山东大学薛玉瑞等提出了一个在…
-
8篇电池顶刊:夏永姚、晏成林、范修林、何伟东、文锐、努丽燕娜、李成超、赵金保、杨阳、何会兵等成果!
1. 上交大努丽燕娜ACS Nano:通过磷化铜改性隔膜实现高性能Mg-S电池 镁硫(Mg-S)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而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有前景的替代品。不幸的是,当前的Mg…
-
Chem:首次!揭示弱配位稀释剂对促进阴离子分解的关键作用
电解液在锂金属表面的稳定和高电压下的运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局部高浓度电解液由于其独特的溶剂化结构,已经超越了最先进的电解液。然而,LHCEs中的溶剂化结构(特别是弱配位稀释…
-
孟颖教授,最新ACS Energy Letters!
成果展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固态电池(ASSB)作为最有前途的电池系统之一,其界面稳定性一直是众多研究者讨论的重点。 在此,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