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北科刘永畅/邓世清EnSM: 惰性元素替代在提高钠氧化物正极材料倍率性能关键作用中的新见解
在对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中,电化学惰性元素替代(特别是进入钠层)是目前实现结构稳定和性能改善的有效策略。然而,这些惰性元素如何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仍不明确。 在此,北京…
-
中南吴飞翔团队EnSM:揭示系列低浓度电解质对锂金属负极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低浓度电解质(LCE,通常小于 0.5 M),因其具有较好的润湿能力、低成本以及快速电化学动力学等优点,已在多种电池场景中进行了研究。然而,研究者们尚未对锂金属负极的 LCE 进行…
-
南策文院士团队最新AERS:不同制备工艺对富氯硫银锗矿硫化物电解质结构与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文章简介 近日,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武汉理工大学王硕副研究员等人在能源材料国际期刊Advanced Energy & Sustainability Research发表题为…
-
支春义&范俊,最新Chem!
以金属锌和空气为电极和碱性水系电解质为基础的锌空气电池(ZABs)吸引了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然而,电解质水溶液的冻结和电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退化阻碍了ZABs的超低温操作。 近日,香港…
-
华东理工江浩/陈灵AFM:设计Se/N共掺杂硬碳纳米管用于优异的钾存储
地球上丰富的硬碳具有更丰富的K存储位点和比石墨更宽的层间距离,因此作为钾离子电池(KIB)的负极材料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电化学可逆性较低。 在此,华东理工大学江浩教授、陈灵等人通过将…
-
黄云辉/李真AEM:BMIm+诱导(002)平面择优生长实现长循环水系锌电
锌枝晶的失控生长是导致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短路失效的主要原因,使用电解液添加剂来控制晶体生长是缓解枝晶问题最方便的策略之一。然而,由于沉积层的结构重建,大多数添加剂在循环过…
-
孙克宁/王振华ACS Nano:介孔材料MCM-41调节锂金属电池的溶剂化结构
为了开发可逆锂金属负极,通过调节Li+溶剂化结构构建理想的固体电解质界面 (SEI)是克服锂枝晶和有限CE等主要障碍的有力途径。 在此,北京理工大学孙克宁教授、王振华教授等人将球形…
-
张强/闫崇Angew.:解锁电荷转移限制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极速充电
高能锂离子电池的极端快速充电(XFC)是电气化交通的关键推动因素。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锂离子在电极和电解液中的质量传输,但电极-电解质界面间电荷转移的局限性仍…
-
楼雄文/于乐Angew: 超组装TiOx/Zn/N掺杂的碳反蛋白石实现无枝晶锌负极
金属锌因其理论比容量高(820 mAh g-1)、还原电位低(-0.76 V)、丰度高和毒性低而被认为是锌离子电池最理想的负极选择,而不可控的锌枝晶生长和副反应是制约其商业化的主要…
-
王崇民/陈国英AM: 氟化提高无序岩盐正极表面稳定性的原子起源
阳离子无序岩盐 (DRX) 氧化物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很有前途的新型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然而,其在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是一个重大挑战。部分氟取代氧似乎是提高循环稳定性的有效策略,但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