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港理工AEM:低成本阻燃和穿梭效应受限隔膜实现安全稳定的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LSB)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但其较差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实际应用的进展。 图1. Al@PP的设计原理和特性 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Qiyao Huang…
-
浙大陆俊AEM:界面双配位效应引导可逆锌金属阳极的均匀电沉积
锌金属阳极的长期可逆沉积/剥离是水系锌离子电池(ZIB)的关键。然而,阳极/电解质界面不受控制的电沉积和发生的副反应限制了这一研究。 图1. 材料表征 浙江大学陆俊等在金属配位化学…
-
三单位AFM:基于MOF的选择性离子传输层稳定水系锌离子电池
由于钒离子从阴极析出加速了腐蚀,以及锌金属阳极上枝晶的不均匀生长,水系锌离子电池(阴极为氧化钒)的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 图1. MOF-801纳米粒子及选择性离子传输层的表征 韩国…
-
支春义EES:有机吩嗪负极的定制羟基实现高性能和稳定的碱性电池
碱性水系电池由于其高电压、低成本和高安全性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金属负极在碱性电解液中通常稳定性较差,副反应严重。有机物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替代品,但它们直接作为负极仍存在…
-
同济杨金虎/张驰AM:三元(P,Se,S)共价无机框架作为锂硫电池正极
开发新型正极材料,从源头上避免Li-S 电池的穿梭效应,对于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但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此,同济大学杨金虎,张驰等人通过简单地共熔化 P、S 和 Se 粉末,探…
-
大连化物所AEM:高浓度聚合物电解质构建高可逆硅负极二维固体电解质界面
硅负极具有4200 mAh g−1的高容量和0.3 V(相对于Li+/Li)的低电势,使锂离子电池能够提高能量密度。然而,在液体电解质中的Si颗粒上形成的厚3D固体电解质界面(SE…
-
陈军院士,重磅JACS!
有机碳基电极材料由于其高容量、可再生性和环保性,在高性能锂电池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前景。然而,由于这些材料在传统电解液中的高溶解度,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导致了循环稳定性较差,并产生…
-
华科黄云辉/韩建涛/方淳ACS Nano:高混沌诱导多阴离子富溶剂化结构实现超高电压和宽温锂金属电池
LiNi0.8Co0.1Mn0.1O2 正极的超高能量密度(>400 Wh/kg)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要求能承受高电压(≥4.7 V),并能适应较宽的温度范围。然而,在高温高压…
-
支春义AM:水系锌双离子电池中的硒锚定氯氧化还原化学
具有Cl0到Cl–氧化还原反应(ClRR)的氯基电池由于其高氧化还原电位和大理论容量而有望用于高性能储能。然而,ClRR固有的气液转换特性以及较差的Cl固定性会导致Cl…
-
清华/中南Nano Energy: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直接再生高性能正极材料
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直接再生阴极材料是一种高效的方法,但存在难以精确补锂的问题,这会导致再生材料性能不佳。 图1. 溶热策略的示意 清华大学徐盛明、中南大学杨越等开发了一种以乙醇为溶…
-
南开/港城大NML:低温锂金属电池电解液设计:挑战与展望
电解液设计是开发能够在零度以下工作的电池的最大机遇。为了使电池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较多的能量,电解液化学的改进需要与优化的电极材料和定制的电解液/电极界面相结合。 图1. 阳极侧充电过…
-
孙学良等AM:精确定制锂离子传输通道实现超长循环无枝晶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可以解决电池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不足的关键挑战。长循环无枝晶全固态锂金属电池需要精确定制固态电解质(SSE)的锂离子传输。 在此,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孙学良,Tsun-…
-
松山湖实验室Angew:沸石基隔膜抑制阴极活性材料溶解,获得耐用水系锌电池
水系锌电池因其安全性和低成本而成为前景广阔的储能设备。然而,它们也面临着阳极枝晶形成和阴极化合物溶解等挑战。 图1. Zn/V电池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制备的隔膜的工作机制示意图 松山湖…
-
北化工/内大AFM:分层Zn/N掺杂碳中空纳米纤维的用于无枝晶锌负极
可充电水系锌电池因其固有的安全性和低成本而被认为是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设备。然而,由于锌枝晶不可控的生长以及不可避免的副反应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 在此,北京化工大学于乐,李念武,内蒙…
-
川大/德克萨斯大学AEM:无负极金属锂电池中外部压力、SEI 结构和电沉积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锂金属因其高容量(3860 mAhg-1)和相关的低充电电压而被认为是锂二次电池下一代负极的最终选择。然而,锂的电沉积/溶剂化往往是非平面的,存在金属枝晶、金属空隙和不稳定的固态电…
-
苏大晏成林/南通大学钱涛AFM:La2O3 调整铁d带中心的化学吸附方式增强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氧还原作用
开发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必须对高能非贵金属基催化剂的电子构型和中间产物吸附行为进行研究,以解决正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的问题,但这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
-
地大杨华明/中南唐爱东AM:Palygorskite衍生三元氟化物实现高能量密度Li-S软包电池
尽管在锂-硫(Li-S)纽扣电池层面,各种优异的电催化剂/吸附剂作为硫正极材料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在低电解质/硫(E/S)和负/正(N/P)比的条件下,厚硫正极的锂离子传输效率低…
-
同济刘明贤Angew:有机超结构中非金属NH4+/H+电荷载体共储能机制构建高性能水系锌-有机电池
有机小分子作为锌有机电池的高容量正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但因其容易溶解在电解质中而受到限制。 在此,同济大学刘明贤团队通过2,7-二硝基芘-4,5,9,10-四酮(DNPT)和N…
-
上大/华盛顿州立EnSM:LLZTO/PEO 复合电解质多功能 Janus 层增强固态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性
柔性复合固体电解质(CSE)由于其易于制造、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高安全性,在高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在无机填料和聚合物之间实现良好的界面相容性仍然具有挑战性,这…
-
广工大AEM:双梯度框架实现无枝晶锂金属负极
由于惰性的锂亲和力和较差的Li +调节能力,金属锂容易沉积在基底材料的顶部,进一步增加了短路的风险。因此,引导锂沉积并调整基材底部的Li +通量是非常必要的。 在此,广州工业大学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