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韩国建国大学AFM: 揭示仿生有机正极材料的三阶段放电行为
尽管在设计基于仿生有机化合物的材料及其潜在的结构多样性方面具有创造力,但将此类材料引入储能正极却很少引起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其固有的弱氧化还原活性。 在此,韩国建国大学Ki Chul…
-
李强/葛琛/李洪森JACS: 通过原位实时磁性测试重新认识FeS2钠离子电池的电化学转换机制
尽管过渡金属化合物在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在钠离子电池(SIBs)中通常表现出较差的容量和循环性能,这意味着这两种系统之间的反应机制不同。 在此,中科院物理…
-
天大杨全红最新Materials Today: 石墨烯实现的紧凑型储能:挑战、策略和进展
“紧凑型储能”是指在尽可能紧凑的空间内储存尽可能多的能量,是解决电化学储能装置(电池等)“空间焦虑”问题的唯一途径。由石墨烯单元构建的碳材料可用作活性电极或非活性关键材料,充当多孔…
-
纳米所陈立桅/沈炎宾JACS: 用于电池的自组装单层膜综述
目前锂电池领域的研究重点提高能量密度,然而安全性、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等不应被忽视,这些问题通常源于界面不稳定性。 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自组装单分子层 (SAMs) 在解决电池领域的紧…
-
中科大陈维课题组EnSM: 高性能水系普鲁士蓝类似物-氢气混合电池
水系可充电电池由于其低成本和高安全性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前景。与单离子电池相比,为了充分发挥正极和负极的优势,水系混合离子电池在构建高性能电极系统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
-
陕师大蒋加兴/张崇AFM: 用于双离子电池的高性能聚合物正极的“供体-受体”结构设计
具有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和高理论容量的二氢吩嗪 (Pz) 是构建用于双离子电池的p型聚合物正极的有吸引力的选择。然而,迄今为止报道的大多数Pz基聚合物正极仍然存在氧化还原活性低、动力学…
-
苏大郑洪河/王艳EnSM: 用于消除硅负极中HF的多功能界面改性剂
氟代碳酸亚乙酯 (FEC) 是锂离子电池(LIBs)硅 (Si) 负极中重要的电解液添加剂,可以形成稳定的SEI层并且可以显著提高Si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但它很容易被路易斯酸(PF5…
-
昆士兰科技大学ACS Nano:通过氧空位和铋替代实现三维快速钠离子传输
层状钛酸钠(NTO)是用于先进钠离子电池(SIBs)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它具有高理论容量且没有严重的安全问题。然而,由于晶体内沿低能垒八面体层的主要二维Na离子传输通道,原始N…
-
复旦余学斌ACS Nano:空间隔离启发的超细CoSe2实现高倍率、高能铝电池
过渡金属硒化物因其高比容量、优异的电性能和低成本而成为可充铝电池(RABs)的有吸引力的正极材料。但是,它们面临着结构稳定性低和反应动力学差的相关挑战 复旦大学余学斌等人应用空间隔…
-
南通大学/福大Small:锂电池商业化驱动的电极设计:基本指导、机遇和前景
当前的锂离子电池技术正接近理论能量密度极限,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不断增长的储能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对锂离子电池技术提出了挑战。 尽管在从方法到机理的电极…
-
湖北大学/物构所Nano-Micro Lett.:氧缺陷增强阴离子吸附能实现Ni-Zn电池的超高倍率和耐用正极
高能量密度的碱性锌基电池正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差循环稳定性和低倍率性能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 湖北大学王浩、万厚钊、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Chi Chen等人将具有丰富氧缺陷的超…
-
孙靖宇/李亚运ACS Nano:单原子Co-Nx分散体植入的双功能纤维骨架助力长寿命锂硫全电池
尽管锂硫(Li-S)电池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下一代储能装置,但负极侧猖獗的枝晶生长和正极侧缓慢的氧化还原动力学极大地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苏州大学孙靖宇、深圳大学李亚运等人设计了一…
-
山大冯金奎ACS Nano:共价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物助力可充电池金属负极
基于沉积/剥离电化学的金属负极,如金属锂、钠、钾、锌、钙、镁、铁和铝,由于低电化学势、高理论比容量、优异的电子导电性等优势,被认为是构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可充金属电池有前景的负极材料…
-
ACS Energy Lett.:利用原位显微镜揭示复合固态电池电极的倍率限制
固态电池(SSBs)有望提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然而,当活性材料颗粒与固态电解质相混合时,所得复合电极的倍率性能通常受到限制。因此,出现了能量和功率密度之间的权衡,特别是在…
-
刘美林等人Nano Energy:设计用于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T-Nb2O5 -碳-石墨烯复合材料
对于Nb2O5在大功率可充锂离子电池(LIBs)中广泛的商业应用而言,使用经济高效的合成策略开发先进的体系结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刘美林、Bote Zhao等…
-
超豪华阵容!十余家顶级机构联合署名EES综述电池中使用锂金属的策略
近日,包括德国乌尔姆亥姆霍兹研究所(HIU)、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德国明斯特大学(WMU)、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FZJ)、德国亥姆霍兹明斯特研究所(HI MS)、卡尔斯鲁厄…
-
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科罗拉多大学EES: 镀锂,实现量化!
实现锂离子电池的极快充电(XFC,≤15分钟)对于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然而,XFC会造成急剧容量衰减,限制了它的实施。为了定量阐明不可逆锂电镀和其他降解机制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
北大陈继涛Adv. Sci.: 有效调控无定形锂团簇,实现超稳定无枝晶循环
锂(Li)沉积纳米结构中的无序相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Li生长的不可控和不稳定,以及结构中纳米尺度的表征等问题一直阻碍着其发展。 在此,北京大学陈继涛等人利用冷冻电镜 (cryo-T…
-
华科夏宝玉/齐锴AFM: 静电纺丝制备自支撑钴/纳米碳杂化膜,用于长寿命锌空气电池
将高效氧电催化剂直接集成到空气电极中对于锌空气电池(ZAB)实现更高的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最近,静电纺丝技术已被用于制备纳米纤维,因此它将为直接制造用于ZAB和其他能源设备中集成空…
-
合工大项宏发EnSM: 基于乙酰胺添加剂的稳定、超低浓度电解液,用于长循环高倍率钠金属电池
由于钠资源储量丰富且成本低廉,钠金属电池(SMBs)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最近,具有0.3 M NaPF6 的超低浓度电解液 (ULCE)因其低成本和高渗透性而引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