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哈工大张乃庆/赵光宇EnSM:磁辅助构建功能梯度界面实现无枝晶固态锂电池
石榴石基固态锂电池因其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和可靠的安全性而被视为下一代电池的重要候选材料,然而锂枝晶问题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在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张乃庆、赵光宇团队在石榴石和锂负极…
-
AEM:六丁基环己烷-1,2,3,4,5,6-六亚胺添加剂辅助酯类电解质实现4.7V高稳定锂金属电池
高能密度电池的开发对于各种应用至关重要。然而,超过4.5V的电解质稳定性不足阻碍了许多高容量材料的利用。 在此,江苏师范大学赖超、屠兴超以及徐州纳烯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孙闯等人提出…
-
强!一周内连发Nature子刊和JACS,这个团队成果斐然!
无负极可充电钠电池代表了高能量密度存储技术的终极选择之一,其中仅使用来自正极的活性钠离子,其不稳定的电解液阻碍了负极的有效钠沉积/剥离,因此此类电池的循环寿命非常有限,合理设计电解…
-
清华王海辉/华工王素清AM:超高模量的凝胶电解质改变锂枝晶的生长模式,用于界面稳定的锂金属电池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因其在锂金属电池(LMB)中适度的综合性能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具有 MPa 级低弹性模量的 GPE 无法机械调节锂沉积,难以抑制锂枝晶生长。 在此,清…
-
中科大ACS Nano:高熵和钾掺入制备高压六氰基铁酸钾正极稳定钠离子电池
用作钠离子电池(SIB)正极的普鲁士蓝类似物(PBA)由于其三维开放框架和高理论容量而受到关注。然而,PBA的工作电压低和结构稳定性差的缺点阻碍了其进一步应用。 在此,中国科学技术…
-
苏大/南师大AM:三维 π−d 共轭配位聚合物实现超长寿命镁离子存储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储能的 π−d 共轭配位聚合物(CCP)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因为它们通过配体和金属中心之间的长程平面 π−d 共轭进行快速电荷转移。然而,目前报道的用于储能的CC…
-
清华深研院李宝华团队:3D交联结构聚合物电解质助力锂金属电池
内容来源战略合作伙伴“纳米人”← 关注它 研究亮点 1. 将环氧末端的硅氧烷接枝在纳米SiO2表面,能够使其与聚醚胺反应,起到了交联剂的作用,同时提升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
-
可承受高达800%拉伸应变!这种超级电容器还能实时自修复功能
内容来源战略合作伙伴“清新电源 ”← 关注它 随着便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设计并生产在变形条件下不降低电子设备性能的可拉伸超级电容器,并以此用作电源。 目前,研究…
-
【Wiley进展集锦】钠电,单原子催化剂/二维电催化剂研究进展,析氧反应,锌空电池新型电解质添加剂
内容来源顶级出版社“Wiley威立 ”← 关注它 01 石墨化氮化碳衍生的间距可调氮掺杂石墨烯用作钠离子电池 具有扩展层间距的杂原子掺杂碳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SIBs)的正极材料已…
-
郑大上媛媛/北大曹安源AEM:磷掺杂策略实现“混凝土板”状锌层,用于高度稳定的3D复合负极
水系锌电是新一代储能设备有前途的候选者。然而,锌枝晶的生长是其商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此,郑州大学上媛媛&北京大学曹安源等人提出了一种磷掺杂策略来制备高锌亲和力的C3N4…
-
AFM:聚合物塑料晶体电解质中诱导非晶相,以实现锂金属电池中的有效离子传输
聚合物塑性晶体电解质(PPCEs)因解决与丁二腈(SN)相关的挑战,包括其不充分的机械性能和与电极的副反应,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关于聚合物网络的分子结构对网络内SN状态的…
-
南洋理工范红金/吉大杜菲AM:高硫负载和单离子选择膜用于高能耐用的解耦水系电池
解耦电池设计有望突破传统水系电池的能量密度限制。然而,复杂的电池结构和低选择性隔膜限制了它们的能量输出和使用寿命。 在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吉林大学杜菲等人通过设计高质量负…
-
电池顶刊集锦:韩翠平、江雷、李玉良、郑奇峰、吴川、周江、张乃庆、赖超等成果!
1.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原位聚合1,3-二氧六环作为高相容聚合物电解质实现4.5V锂金属电池 1,3-二氧戊环(DOL)原位聚合…
-
山大冯金奎AFM:室温下可控可扩展地合成用于高能钠离子电池的多孔锡
多孔锡(PSn)因其理论容量高、体积膨胀小而作为钠离子电池的先进阳极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作为一种低熔点金属,在室温下制备PSn是一个难题。 图1. 材料合成示意 山东大学冯金奎等…
-
中科院理化所AM:梯度准固态电解质实现高性能锌离子电池
准固态电解质(QSEs)具有更好的离子传输特性和高稳定性,其协同作用的基础是多金属网络中可调的官能团和封闭的溶剂分子,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然而,QSE 中存在聚合物含量与离子传导性之…
-
中南大学Nature子刊:稳定锌钛合金晶界实现耐久的水系锌电池
水系锌电池因其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大规模储能技术的有力竞争者。然而,锌金属负极侧存在有害的副反应和不可控的电沉积行为,这些因素限制了水系锌电池的实际应用。 在此,中…
-
Sargent院士,同一天连发Science、Nature Energy!
一、Science:双分子钝化界面助力高效、稳定的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与n-i-p结构相比,倒置(p-i-n)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有望提高运行稳定性,但这些光伏电池往往表…
-
郭玉国团队最新Nature子刊:选择溶解法定制长寿命微米级Si负极!
成果简介 微米级硅(Si)负极具有比传统石墨负极高得多的理论容量和比纳米级Si负极更有吸引力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在锂化过程中严重的体积膨胀需要具有增强力学稳定性的固体电解质界面相(…
-
江苏大学连加彪AFM:通过对MoS2进行热处理,提高其10倍容量!
钼基材料因其多价性和高比容量而被视为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MoS2的结构不稳定性和MoO2的迟缓反应动力学限制了它们在AZIBs中的进一步发展。 图1.…
-
AM:易变配位界面调节贫电解液中锌电池的离子动力学
可充锌电池技术受到阳极可逆性有限的困扰,特别是在使用贫电解液时,这一问题尤为严重,这影响了锌电池用于大规模储能的经济优势。 图1. 界面表征 加利福尼亚大学Richard B.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