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掺杂石墨烯(如Co-Fe共掺)需同时考虑两种金属原子的配位环境,不同掺杂位点可能形成多种构型(如下图)。但别慌!无论哪种构型,只需掌握核心步骤,用materials studio轻松建模!

详细操作步骤(以图B为例)
1.替换C为N原子
1)选择目标原子:按住 Ctrl 键,对照图B,逐一点击需替换为N的C原子。

2)修改元素类型:在右侧 Properties 工具栏中,找到 Atom > Element Symbol。

3)点击“C”,会变成可编辑状态,将C改为N,然后按下回车键。此时,选中的C原子将被替换为N原子。

2.删除多余C原子
对照图片,选中被N原子包围的C原子,右键选择 Delete 删除。

3.定位金属原子坐标
1)从图B中可以分析得到,Co在1号N和3号N的中心位置,Fe在4号N和6号N的中心。

2)计算中心点:同时选中1号和3号N原子,点击顶部菜单栏 Centroid,界面将生成一个绿色中心点,该点就会1号和3号的中心位置。同理,找到4和6号N原子的中心位置。

3)记录坐标:点击绿色点,在 Properties 工具栏的 Centroid → Fractional XYZ 中,可以得到该中心点的分数坐标。

4.添加金属原子(Co/Fe)
1)现在,我们需要分别在两个中心位置添加Co和Fe原子。具体操作如下:在菜单栏中打开Build > Add Atoms工具栏。在Element中选择Co,在Fractional XYZ中,输入1号N和3号N的中心的坐标,点击Add,添加Co原子。

2)同样的操作,添加Fe原子。

5.扩展应用
其他双金属构型(如不同N配位方式)只需重复上述逻辑:
改N删C → 定位中心点坐标 → 添加金属原子,轻松实现多样建模!
益于理论计算化学的快速发展,计算模拟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运用日益广泛而深入。科研领域已经逐步形成了“精准制备-理论模拟-先进表征”的研究模式,而正是这种实验和计算模拟的联合佐证,更加增添了论文的可靠性和严谨性,往往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华算科技已向国内外1000多家高校/科研单位提供了超过50000项理论计算和测试表征服务,部分计算数据已发表在Nature & Science正刊及大子刊、JACS、Angew、PNAS、AM系列等国际顶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