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张强教授团队,再发JACS!
单原子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且可以通过在碳骨架中引入杂原子掺杂来进一步增强。然而,掺杂位置和活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仍未完全阐明。 在此,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李博权副研究…
-
广西大学何会兵AFM:定制双电层的双电荷有机分子添加剂用于超稳定的锌金属软包电池
水系锌金属电池(AZMBs)的电化学性能高度依赖于锌电极/电解质界面处的双电层(EDL)特性。 在此,广西大学何会兵团队通过双电荷茶氨酸(TN)添加剂构建了一种新型重构EDL,用于…
-
福建师大ACS Nano:自适应电离诱导可调谐双电层适用于宽pH和温度范围锌金属电池
金属锌在水性电解液中剧烈的副反应导致界面局部pH值剧烈波动,加速锌负极击穿;因此,开发适应宽pH范围的优化策略对于改进水系锌金属电池尤为关键。 在此,福建师范大学曾令兴、陈庆华,X…
-
复旦夏永姚EES:石墨负极的温度响应溶剂化结构及界面化学研究
由于溶剂和阴离子与Li+的竞争配位,温度的变化导致Li+的初级溶剂化结构发生相应的转变;然而,具体的变化和对界面化学的影响研究较少且不明确。 在此,复旦大学夏永姚团队研究了石墨负极…
-
电池顶刊集锦:王儒涛、范修林、吴峰、郑俊超、陈晨、邢伟、贺艳兵等成果!
1. ACS Nano:块体复合锂负极实现稳定全固态金属锂电池 采用锂金属负极的全固态电池(ASSB)有望成为实现高能量密度的最有前途的储能系统之一。然而,锂金属负极与固态电解质(…
-
东大王强/袁双EES:Fe-N4SP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增强可充电锌-空气电池正极的氧还原反应
原子分散的铁-氮-碳(Fe-N-C)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ORR)中是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品,前景十分广阔,但其活性却因电子结构不理想而受限。精确调整铁位点的d 带中心和自旋态对提高O…
-
广工大黄少铭/张琪ACS Energy Letters:轴向组装金属-有机骨架纳米线实现高性能锂-硫电池
构型匹配和电子结构对于催化剂在锂硫电池(LSB)中有效促进多硫化锂(LiPS)的转化至关重要,但传统催化剂通常只有一个活性中心,很难对其进行定制。 在此,广东工业大学黄少铭、张琪等…
-
上交/苏州纳米所EnSM:双功能自组装分子层实现稳定富镍正极
富含镍的层状氧化物(LiNixCoyMnzO2,x≥0.8,x+y+z=1)与镍含量较低的类似物相比,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因此是制造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然而,高镍含量也带来…
-
南洋理工范红金教授,最新AEM!
研究背景 在各种类型的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碘阴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合适的反应电位,良好的可逆性以及氧化还原动力学更快等优点。然而其实际应用却受到可溶性多碘化物固有的穿梭效应的阻碍…
-
山大奚宝娟/宋克鹏AEM:B掺杂诱导的界面化学实现快速、稳定的钠存储
在电极-电解质界面构建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对于优化电池性能至关重要。然而,与界面化学相关的研究特别关注电解质工程,而忽视了调节电极材料。 在此,山东大学奚宝娟、宋克鹏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