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日本东北大学李昊 – 浙江大学徐江课题组联合博士后招聘 (计算材料或机器学习)
日本东北大学李昊课题组和浙江大学徐江课题组联合招聘材料计算或机器学习方向博士后。该博士后项目将由日本东北大学李昊副教授及浙江大学徐江研究员作为合作导师联合指导,进行环境材料的理论计…
-
清华大学张强-唐城团队招聘联培博士/博士后/科研助理(绿电化工方向)
新型储能技术是实现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绿电)高效存储与利用,推动电力、交通、工业、建筑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亟需的关键共…
-
复旦赵东元院士/李伟教授,最新Nature Protocols!
背景介绍 功能介孔碳质纳米材料因具有快速的传质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气体分离、催化、传感以及能量存储和转换等领域。最近,单胶束的组装策略已被成功用于控制碳质纳米材料的纳米结构…
-
8篇电池顶刊:陈忠伟、周光敏、王永刚、崔光磊、孙世刚、孙学良、李福军、侯仰龙等成果
1. 陈忠伟院士/王新/张永光AM: 单锌原子聚集体协同促进多硫化物的快速转化 单原子催化剂(SAC)由于其在原子级反应机制和结构-活性关系中的出色适用性,为提高锂硫(Li-S)电…
-
AM:掺杂BF3的MXene双层夹层实现可靠的锂金属负极
为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锂在锂金属负极上可靠的沉积和剥离,表面改性是实现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一个有希望的方法。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Junjie Niu等报告了一种由原位形成的羧酸锂有…
-
麦立强Angew.:基于深共晶溶剂的超稳定锌金属负极,可循环8300h
腐蚀、寄生反应和枝晶生长的加剧严重地限制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等报告了一种新的策略,打破了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网络,并构建了磺酸盐-H2O深共晶溶剂。 图1 电解…
-
8篇电池顶刊:孙世刚、周豪慎、潘锋、许武、王兆翔、王雪锋、姚建年、王成新、邱学青、鹿可等成果!
1. 姚建年/潘锋/王熙AFM:镧系元素掺杂构建更好的高压钴酸锂电池! 锂钴氧化物(LiCoO2)在高于4.35V(vs. Li+/Li)的电压下循环时可以获得诱人的容量,但结构稳…
-
詹红兵/蔡道平AFM:异质界面工程助力锂硫电池700次稳定循环!
锂硫(Li-S)电池为下一代储能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然而,它们的商业应用受到许多缺点的严重阻碍,如硫的导电性差、硫物种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可溶性多硫化物锂(LiPSs)的“…
-
陈军院士AM:运用最紧密堆积晶体学构建高可逆性无枝晶金属负极
每年从可持续间歇性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中产生的电力不断增加需要有成本效益和可靠的电化学能源储存。基于多价金属负极(如锌、铝和铁)的可充电池,利用大规模生产和可负担的成本的优势,已…
-
8篇电池顶刊:李先锋、张乃庆、戴宏杰、陈军、郭再萍、陆俊、邱介山、李泓等成果
1. 李先锋/张长昆/傅杰EES: 面向千瓦级有机液流电池的亚甲基蓝正极电解液 液流电池(FBs)是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和长期储能的最佳选择之一。利用有机分子作为氧化还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