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姚霞银团队AM:氟化Li10GeP2S12可实现稳定的全固态锂电池
全固态锂电池因其安全性的提高和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然而在所有固体电解质中,硫化物电解质Li10GeP2S12表现出非常高的离子电导率,为12 mS cm-1与有机液体电解…
-
贺艳兵课题组Angew.:确定固态锂电池中离子传输通量的作用
固态锂金属电池(SSLMB)是高能量密度储能装置的有前途的候选者。然而,仍然缺乏一个评估标准来评估实际研究状况和比较已开发的SSLMB的总体性能。 在此,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贺…
-
Angew.:多功能中间层设计抑制高能金属锂电池中的正极交叉
锂金属具有高比容量(3860 mAh g-1)和低电化学电位(-3.04 V vs. SHE),这使得锂金属电池(LMB)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从而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发…
-
EES:盐包水电解液并不一定有助于提高锌负极效率
可充水系锌金属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不易燃性而成为有前途的电网存储系统。然而,由于枝晶的形成和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同时发生的水分解,锌金属负极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两个过程都对库…
-
重磅!Nature子刊:从原子尺度解析钙钛矿固态电解质的低晶界电阻的起源
研究背景 氧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潜力,但其高晶界(GB)电阻通常是一个瓶颈。在钙钛矿氧化物固体电解质Li3xLa2/3-xTiO3(LLTO)中,晶…
-
南科大曾林/张晴AM:热力学稳定的双改性保护层使富镍正极实现卓越的可循环性
提高截止电势的极限可以使富镍层氧化物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比容量,但同时会降低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 图1. 材料制备及表征 南方科技大学曾林、张晴等受有效改变电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的…
-
8篇电池顶刊:陈人杰、Whittingham、姚霞银、胡先罗、 孙靖宇、张嘉恒、张联齐、贺艳兵等成果
1.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MXene 衍生碳包覆 π-Ti2O(PO4)2作为聚阴离子化合物的新候选物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 在聚阴离子材料中发…
-
ACS Energy Letters:锂金属电池新型电解质的电压和温度限制
高能LMB的关键挑战是枝晶锂的形成、差的CE以及与高压正极的兼容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核心策略是创造新型电解质形成稳定界面以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并支持高压正极。大多数电解质溶剂…
-
丁书江/杨鹏EnSM:用于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具有加速动力学的超薄超轻自润滑层
在不影响电池质量和体积的情况下,制造具有巧妙控制的电荷和质量传输通道的卓越的人工夹层,对于实用的锂金属电池(LMB)仍具有挑战性。 在此,西安交通大学丁书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杨鹏教…
-
天大韩晓鹏研究员Angew.:热电效应助力呼吸式可充锌空气电池
研究背景 为了克服可充电锌空气电池阴极上氧析出(OER)和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的问题,大量的实验研究集中于开发双功能催化剂。纳米工程策略通常被用来增强催化剂的本征活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