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李先锋Joule: 低成本碳氢化合物膜实现大规模液流电池的长期储能!
未来太瓦级的液流电池部署将需要大幅降低成本,特别是低成本电解液和碳氢化合物离子交换膜。然而,碳氢化合物膜与新型液流电池化学在商业规模电池堆中的集成尚未得到证实。 在此,中科院大连化…
-
孙学良院士等人AFM:研究固态电池,别忽略这个界面!
研究背景 近年来,无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ASSLIB)因其固有的安全性和不断提高的离子导电性和界面稳定性而迅速发展。例如,基于硫化物的固态电解质(SSE)的高离子导电性甚至超过了常…
-
李会巧Nano Lett.:脑洞大开,化学法制造超薄锂负极<15 um!
研究背景 由于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电网存储的迅速普及,市场上对高能密度和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很大。在锂电池的所有潜在阳极中,金属锂被认为是最终候选。然而,在使用金属锂作为…
-
电子科技大学孙威团队,诚聘招聘博士后1-2名、科研助理2名!
本团队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主要在电化学储能材料领域开展研究工作,致力于解决新型二次电池在“机理解析、性能优化、器件构筑”环节的关键问题,重点研究方向包括锌金属电池材料及…
-
刘治明/何燕/吴兴隆EnSM:四功能模板辅助策略构建高性能纤维电极
锑(Sb)是一种有吸引力的钠离子电池(SIBs)合金型负极材料,因为它具有高理论容量和非常合适的反应电位。然而,由于巨大的体积变化(~390%)以及钠化和脱钠过程中缓慢的动力学导致…
-
周豪慎Nature子刊:准固态电解质,实现锂金属电池恶劣环境中安全运行
基于液体电解质组装的高压锂金属电池(LMB)往往会遭受由电解质与带电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和活性锂金属之间的高反应性引起的电解质降解,固态电解质能够显著提高LMB的安全性,但其离子电导…
-
浙大谢健EnSM: 乙醇包水电解液实现低成本和长寿命的锌/普鲁士蓝电池
尽管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作为最有前景的储能系统之一,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高功率密度和高安全性等优点,但其实际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锌腐蚀、枝晶生长和正极溶解的限制。 在…
-
Batteries & Supercaps: 机器学习贝叶斯优化筛选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最佳用量
液体电解质的成分是影响锂离子电池(LIBs)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电解液添加剂成分的选择和量化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考虑到添加剂组分及用量的庞大组合空间,贝叶斯优化可用于引导搜索最佳…
-
马建民/刘瑞平AFM: 表面/结构协同工程实现无枝晶锂金属负极
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的锂(Li)金属被广泛认为是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LIB)的潜在负极。然而,灾难性的枝晶生长、“死锂”形成和表面钝化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在此,湖南…
-
AEM:高离子导电性(0.4 mS/cm)耐高压(4.8V)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单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对于实现高性能固态锂金属电池特别有吸引力。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Stefano Passerini、Dominic Bresser等报道了一种基于聚硅氧烷的单离…
-
AEM:解决应用难题,SiO负极为何失效,如何改进?
研究背景 硅基材料(如Si和SiO)预计将取代石墨(372 mAh g−1),以增加锂离子电池(LIB)的能量密度,因为它们的比容量很高(Si为4200 mAh g−1)。然而,硅…
-
Nature子刊:表征技术新突破,将原位拉曼插到软包电池中!
研究背景 延长电池寿命的研究需要更好地了解导致锂离子电池(LIB)失效的机制。性能损失在下一代高能阴极的电池中尤为重要,例如富Ni的LiNixMnyCo(1-x-y)O2(NMC,…
-
广工大李运勇ACS Nano: 集成双封装Si结构和致密工程实现超高体积/面积锂存储
高理论容量的硅负极在锂离子电池(LIB)中极具应用前景。然而,其巨大的体积膨胀(~300%)和较差的导电性表明需要同时引入低密度导电碳和纳米尺寸的硅来克服上述问题,但这又会导致体积…
-
马里兰大学李腾Mater. Today: 3D打印的高性能可拉伸锂离子电池!
随着可穿戴和可植入电子产品的出现,这对可拉伸电池的需求激增。然而,可拉伸电池的开发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电池组件本质上是易碎的且在机械负载下很容易断裂。现有提高电池组件可拉伸性…
-
熊礼龙/孙孝飞/杜显锋AFM: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极材料综述
聚合物电极材料(PEMs)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可调结构和柔韧性已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热门研究课题。由于其丰富的绿色资源,它们被认为是传统无机材料的一类有希望的替代品。 在此,…
-
李成超/秦延林AFM:调控电解液溶剂化结构实现钒基正极的优异低温性能
水系锌||钒氧化物电池(ZVB)由于其高容量、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成本效益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在传统水系电解液中的不可逆溶解导致的有限循环稳定性仍然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 在此…
-
薛军民/田浩/陈涛Adv. Sci.:铁电极化+畴结构协同效应实现稳定可逆锌负极!
锌(Zn)负极存在倾向于形成不受控制的Zn电沉积物及在Zn-电解液界面发生副反应的缺点,这严重阻碍了水系可充电锌基电池的广泛应用。 在此,新加坡国立大学薛军民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田…
-
潘锋/杨卢奕/赵岩Small Methods:仿生粘结剂构建硅基负极的稳健导电网络
由于电化学过程中的严重体积变化,Si基负极由于导电网络坍塌而导致循环性能差。在这方面,充分利用硅基负极容量潜力的一个关键策略是通过合理的粘结剂设计构建一个坚固的导电网络。 在此,受…
-
赖飞立/黄佳佳Adv. Sci.: 通用的季铵化工程抑制锌碘电池的多碘化物穿梭
水系可充电锌碘(Zn-I2)电池的开发仍然受到多碘化物穿梭问题的困扰,这经常导致电池循环寿命不足。 在此,比利时鲁汶大学赖飞立博士、郑州大学黄佳佳副教授等人基于“双电层”(EDL)…
-
复旦余学斌Adv. Sci.: 一种混合镁基电池的高倍率转换型正极
高度安全的Mg负极和快速Li+动力学的结合赋予了混合Mg2+/Li+电池(MLIBs)极具潜力的发展前景,但由于缺乏实现Mg2+充分参与反应的合适正极,导致对Li+的高度依赖,这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