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汪国秀/徐晶ACS Nano: 加点天然蛋白质添加剂,实现高性能锌离子电池!
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资源丰富、毒性低、理论容量高及氧化还原电位低等优势,但在重复电镀/剥离过程中锌负极发生寄生副反应的巨大挑战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为解决上述挑战,澳大利…
-
北大黄富强/李国宝EES: ZnO/ZnS异质结构作为稳健/大容量的储锂负极!
在各种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中,转化合金型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因其较高的理论容量而备受关注。然而,合金化过程中活性金属的体积膨胀会产生不可逆的转化反应。通过金属氧化物与硫…
-
周豪慎/杨慧军ACS Energy Lett.观点: 水活性调控引领未来水系锌电发展!
目前,水分子的高活性仍然对锌离子电池构成威胁,导致锌负极过早失效、正极溶解和低温性能较差。鉴于对水分子状态及其与锌离子电池性能的交织关联的了解较浅,因此,迫切需要强调调节水分活度的…
-
AEM综述: 多孔电极建模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随着锂离子电池(LIBs)的密集发展,电池建模变得越来越重要。多孔电极模型将电池性能与内部物理和(电)化学过程联系起来,是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在此,荷兰埃因霍芬理…
-
麦立强/王选朋AFM: 层状二硫化钛的K+诱导相变促进超快储钾
钾双离子电池(K-DIB)由于其高安全性和功率密度而引起了相当大的兴趣。然而,为K-DIB实现高倍率和良好的可循环性负极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此,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王选朋…
-
清华大学何向明课题组接收联合培养博士生(电池方向)!
只接收在读博士生,征得导师同意,到本实验室做论文,进行联合培养。 背景:锂电池/物理/微电子/化学/电化学/计算/燃料电池 研究方向如下: 方向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机理 方…
-
唐永炳Angew:首次发现微米级铝负极的异常尺寸依赖性!
铝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为它具有很高的理论容量、良好的导电性和自然丰度。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唐永炳等首次认识到并研究了微米级铝负极的异常尺寸依赖性。 图1…
-
欧星/闫岩/王东AFM: 非晶结构工程实现长期高倍率稳定储钠!
高性能转化型电极由于其高理论容量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结构稳定性差和体积变化引起的大应力积累被认为是其进一步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尽管采取了可行的策略来获得持久的存储容量,但内应力的…
-
曲良体/张志攀/刘峰Science子刊: 高面能量密度的极性可切换锌-溴微电池
微电池(MB)有望为各种小型化电子设备提供电力,但其通常面临复杂制造过程和低面积能量密度的问题。此外,目前MBs的正极都是固态的,面容量和反应动力学之间的权衡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图…
-
AEM综述:锂离子电池中硅负极的新兴有机表面化学进展及前景
由于其独特的高比容量和自然丰度,用于锂离子电池(LIBs)的硅(Si)负极已获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深入研究。Si负极的表面化学正在成为开发下一代LIBs的关键,总结和分析相关研究的最…
-
余彦/缪月娥Adv. Sci.: 通用的纺丝-配位策略实现高性能3D打印锂硫电池
锂硫(Li-S)电池的实际应用仍然受到三个主要问题的阻碍,包括硫和硫化锂、中间体多硫化锂(LiPSs)溶解产生的严重穿梭效应及硫正极在循环过程中的巨大体积膨胀。研究表明,构建过渡金…
-
北大曹安源Mater. Today: 结构优化的CNT海绵作为高性能锂氧电池正极
锂氧(Li-O2)电池有望实现超高能量密度,但应用的关键障碍之一是在循环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倍率下,由于氧化还原动力学缓慢及正极内过高过电位下的严重寄生反应,性能会迅速衰减。 为解决…
-
电池最新顶刊:胡勇胜、戴胜、侴术雷、余彦、黄云辉、尉海军、刘志、曹安源等成果集锦!
1. 胡勇胜/刘宾元/容晓晖Nature子刊: 合理设计拓扑聚合物电解质实现高压全固态电池! 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锂和钠金属电池的有希望候选者,但包括…
-
黄云辉/孙琪真/李真Adv. Sci.:光纤传感器解析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容量衰减
由于零过量锂,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LMB)可提供比传统锂金属电池高得多的能量密度。然而,AFLMB易遭受容量快速损失和寿命短的问题。监测和分析 AFLMB的容量衰减对其未来的应用…
-
尉海军/张旭AFM: 基于功能性高分子膜保护实现的高压稳定铝硫电池
考虑到S和Al的高容量、低成本和高安全性,可充电Al-S电池是一种有价值的储能系统。然而大多数报道的Al-S电池是由S的可逆还原驱动的,它仅提供低放电电压(≈0.4~1.0 V)且…
-
刘志/陈胜利/彭章泉AFM: 基于NaOH的高稳定性全固态Na-O2/H2O电池
可充电全固态Na-O2电池具有较高的理论比能量、安全性、电化学稳定性和丰富的钠资源,是下一代储能装置最有希望的候选者之一。然而,目前全固态Na-O2电池的实际应用仍然受到界面电阻低…
-
ACS AMI:机器学习+DFT预测范德华异质结构
范德华(vdW)异质结构是由不同的二维(2D)单层垂直堆叠并通过范德华相互作用弱耦合而形成的,该异质结构通常具有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由于最近发现了许多2D材料,vdW堆叠异质结构的…
-
8篇电池顶刊集锦:黄富强、周豪慎、汪国秀、麦立强、曲良体、张志攀、欧星、刘慰等成果
1. 北大黄富强/李国宝EES: ZnO/ZnS异质结构作为稳健/大容量的储锂负极! 在各种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中,转化合金型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因其较高的理论容量而备…
-
胡勇胜/刘宾元/容晓晖Nature子刊: 合理设计拓扑聚合物电解质实现高压全固态电池!
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锂和钠金属电池的有希望候选者,但包括低抗氧化性和阳离子迁移数在内的几个挑战阻碍了其广泛应用。 图1. 这项工作的设计原则 在此,中…
-
戴胜教授AEM: 新型锂电负极Mo1.5W1.5Nb14O44的快充性能研究
Wadsley-Roth相铌酸盐是很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其固有的绝缘特性而导致的低电导率问题仍然限制了其倍率性能。 在此,美国田纳西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戴胜教授等人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