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鲁兵安/王星辉/程树英Adv. Sci.:三维柔性锂主体,10mA/cm2稳定循环1600小时!
锂由于其突出的理论比容量,作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的替代负极而备受关注。然而,锂金属负极(LMAs)的商业化受到不均匀的锂沉积和劣质电解质-负极界面的严重影响,尤其是在高电流和高容量下…
-
Small:离子选择性COF促进多硫化物催化转化和Li+传输!
锂硫电池(LSBs)的大规模应用受到多硫化锂(LiPSs)穿梭效应和缓慢氧化还原动力学的阻碍,这会导致不可逆的容量衰减和低硫利用率。 复旦大学吴宇平、南京工业大学朱玉松、得克萨斯大…
-
华科黄云辉AEM:TiO2添加剂抑制钠金属固态电池的枝晶生长!
如果电解质没有解决枝晶(成丝)的问题,固态钠金属电池将无法达到合理的功率密度。沉积过程中陶瓷/金属界面处的金属丝形成可导致内部短路引起的电气故障或电解质破裂引起的机械故障。 华中科…
-
上交王久林EnSM:DMF基有机电解液助力锌负极高倍率稳定循环
可充水系锌电池是未来储能装置有希望的候选者,但仍存在可逆性低、不受控枝晶生长和电化学窗口窄等诸多缺点。有机电解质理论上可以解决锌负极的热力学不稳定性,但由于其离子电导率差,因此以牺…
-
Nano Letters:从棉花中大规模生产用于锂硫电池的多壁碳纳米管
化石燃料衍生的碳纳米材料的制造过程具有高碳排放。从低成本和可持续的生物质中提取碳材料是环保的。棉花是最丰富的生物质材料之一,天然具有分级多孔结构,这使得活性棉纺织品成为装载活性材料…
-
最新Nature Energy:近100% CO2去除率!短路膜EDCS助力HEMFCs
成果简介 在2022年2月3日,美国特拉华大学严玉山教授和Brian P. Setzler(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在Nature Energy上发表最新论文,该文题为“A shorte…
-
骆静利/符显珠AFM: 通过基于描述符的机器学习实现卓越的电催化剂设计
机器学习(ML)正在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可通过从历史数据中学习而无需显式编程来识别定量结构-活性关系以加速电催化剂设计。算法、数据/数据库和描述符通常是ML的决定性因素,而描述符在…
-
AEM:锂硫电池溶解-沉淀过程的原位可视化
锂硫电池的高比容量源于放电过程中元素硫(S8)转化为硫化锂(Li2S)的转化反应。但是其转化机理较为复杂,目前人们提出了多种反应途径。但无论路径如何,其转换过程都会在实现实用的高能…
-
郭春显/邓雯雯EnSM:空气稳定的高性能含锂有机正极!
全有机锂离子电池(AOLB)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具有可持续性、通用性和潜在的低成本。目前AOLBs的发展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含锂有机正极的限制,它应该是空气稳定和高性能的。 苏州科技…
-
汪国秀/陆俊/彭章泉Science子刊: 基于分子猝灭/介导机制的长寿命锂氧电池
锂氧 (Li-O2) 电池在所有已知电池化学中具有最高的理论比能量,然而其发展受到放电容量低、往返效率差、严重寄生反应等挑战的阻碍。 在此,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汪国秀教授、孙兵联合…
-
孟颖最新AEM:揭开硼酸盐添加剂在高压电解液中的神秘面纱
第一作者:Yixuan Li 通讯作者:孟颖(Ying Shirley Meng),张明浩 通讯单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DOI:10.1002/aenm.202103033 背…
-
浙工大陶新永Nano Letters:稳定锂金属电池的基于大豆蛋白纤维的人工SEI
由不可控的锂沉积引起的锂(Li)枝晶的扩散严重限制了锂金属电池(LMB)的实际应用,因此,调节均匀的锂沉积是促进稳定锂金属负极的先决条件。 在此,浙江工业大学陶新永教授等人在从大豆…
-
余桂华团队连发顶刊!刚发AM,再来篇Angew.!
前言介绍 在2022年1月16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余桂华教授和鲁恒毅博士等人在Adv. Mater.上发表了题为“Super Water-Extracting Gels …
-
南开陶占良Angew: 用于超高性能水系锌有机电池的邻醌基COF正极
正极上精细的分子设计对于可充电水系锌有机电池的性能提升非常重要。共轭羰基化合物以其高容量、可灵活设计和可持续生产等优点,在可充电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此,南开大学陶占良教…
-
华南理工AEM: 人工固态中间相调节3D骨架实现长寿命/高倍率钠金属电池
钠金属负极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钠枝晶的生长,这是由于不稳定和脆弱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导致的,造成循环寿命衰减和可怕的安全隐患。围绕3D多孔主体构建强大的SEI被认为是稳定钠金属负…
-
索鎏敏/禹习谦ACS Energy Lett.: 一体式离子-电子双载体导电骨架增厚全固态电极
由于复杂的异质界面和弯曲的离子-电子传输路径,单功能电子(碳)和离子(电解质)导体导致传统3D多孔电极中的离子-电子电荷传输不平衡。 在此,中科院物理所索鎏敏研究员、禹习谦研究员等…
-
峥嵘百年,致敬传奇!Goodenough教授100岁生日来临之际,昔日弟子联合发文祝贺!
人物介绍 John B. Goodenough教授作为一位杰出的固态物理学家,97岁时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是800多篇研究文章和8本书的作者,研究领域横跨化学、物理和材料工…
-
孙永明/王莉EnSM: 具有坚固C-Li3N界面的稳定锂金属负极实现高能锂金属电池
商用高压正极和薄锂金属负极的结合已成为实现可充电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然而,锂金属的巨大体积变化及其与电解液的严重副反应等诸多挑战阻碍了锂金属负极在高能量密度电池中的…
-
北理王金亮JMCA:机器学习+分子动力学,筛选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有效小分子受体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是未来商业化最有希望的候选者。为了快速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设计新材料并预测其性能来加速这一过程,而无需进行实验以减少潜在目标的数量。 在此,北京理工大学王…
-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AEM: 电池行业钴问题的前瞻性解决方案
锂离子电池过度依赖含钴正极。目前的预测估计,到2050年将有数亿辆电动汽车上路,而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可能会以惊人的速度耗尽全球钴储量。此外,钴供应链问题在过去十年中显著提高了钴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