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8篇电池顶刊:陈人杰、Whittingham、姚霞银、胡先罗、 孙靖宇、张嘉恒、张联齐、贺艳兵等成果
1.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MXene 衍生碳包覆 π-Ti2O(PO4)2作为聚阴离子化合物的新候选物用于钾离子电池负极 在聚阴离子材料中发…
-
ACS Energy Letters:锂金属电池新型电解质的电压和温度限制
高能LMB的关键挑战是枝晶锂的形成、差的CE以及与高压正极的兼容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核心策略是创造新型电解质形成稳定界面以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并支持高压正极。大多数电解质溶剂…
-
丁书江/杨鹏EnSM:用于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具有加速动力学的超薄超轻自润滑层
在不影响电池质量和体积的情况下,制造具有巧妙控制的电荷和质量传输通道的卓越的人工夹层,对于实用的锂金属电池(LMB)仍具有挑战性。 在此,西安交通大学丁书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杨鹏教…
-
天大韩晓鹏研究员Angew.:热电效应助力呼吸式可充锌空气电池
研究背景 为了克服可充电锌空气电池阴极上氧析出(OER)和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的问题,大量的实验研究集中于开发双功能催化剂。纳米工程策略通常被用来增强催化剂的本征活性,如…
-
潘安强/常智AFM:柔性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调控界面助力高稳定锂金属电池
液态电解液的低安全性、不稳定的界面和高反应性极大地阻碍了锂金属电池(LMB)的发展。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高兼容性的准固态电解质(QGPEs)可以满足LMBs的需求。 图1. 材料制备…
-
段辉高/张冠华AFM:仿生蜂窝状锌负极提升2000次循环20倍容量保持率
柔性锌离子电池(ZIBs)是后锂时代柔性安全能源系统的一个有前景的方向,而锌负极的不稳定性,包括较差的柔韧性、不可控的沉积和枝晶生长,仍然是一个挑战。 图1. 天然蜂窝结构启发仿生…
-
何向明/徐宏AM:亲水性MOF使富镍锂电池在高H2O/HF含量下稳定循环
微量的原生杂质,如水和氢氟酸(HF),会严重降低锂电池的稳定和长期循环。因此,在整个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昂贵的除水过程,这就存在了节能锂电池技术消耗不可忽视的能量的悖…
-
8篇电池顶刊:王春生、魏飞、成会明、吴凡、丁书江、孙学良、高义华、Khalil Amine等成果
1. Nature Energy:临界相间过电位作为全固态锂电池设计的锂枝晶抑制标准 临界电流密度 (CCD) 可用于评估固态电解质 (SSE) 的锂枝晶抑制能力。然而,CCD 值…
-
青岛大学郭向欣AFM:熔盐转换获得亲锂和空气稳定的石榴石固态电解质
石榴石型电解质由于其高离子传导性和宽广的电化学窗口,在固态锂电池的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空气暴露而形成的表面Li2CO3引发了与锂金属的不均匀接触,导致了不良的枝晶生长…
-
王旭珍ACS Nano:基于双功能宿主的高性能锂硫全电池!
多硫化锂(LiPSs)在硫正极的穿梭和缓慢的化学反应以及金属负极中枝晶锂的形成,严重阻碍了锂硫电池的普及。 大连理工大学王旭珍等报告了一种亲硫和亲锂CoSe纳米粒子修饰的B,N共掺…
-
杨植&杨硕&蔡冬AM:受治疗贫血药启发的锂硫电池催化剂设计
传统锂硫电池的催化剂在解决涉及多步电子转移和多相转化的硫氧化还原反应方面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受右旋糖酐铁(INFeD)和抗坏血酸(VC)联合作为治疗贫血的补血药的启发,温州大学杨植…
-
浙大王琦Angew:基于液态有机硫化物正极的液-固转换锂硫电池!
人们为解决锂硫电池中的穿梭效应和动力学迟缓问题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在调整硫正极的反应路径方面却鲜有成果。 浙江大学王琦等报告了一种用液态有机硫化物替代无机硫的策略,并在正极和电解液之…
-
夏永姚/王飞/王春生Nature子刊:0至250℃的超宽温电池!
现在,商业电池的电解质大多是由溶剂和盐组成的液体溶液,以用于迁移离子。然而,电解液的溶剂带来一些固有的限制,无论是电化学窗口、工作温度、挥发性还是可燃性。 复旦大学夏永姚、王飞、马…
-
悉尼科技大学裴增夏Matter:熔融水凝胶电解质助力锌金属固态电池18500次循环!
水系锌金属电池(ZMB)作为新兴柔性电子器件的电源具有广阔的前景。熔融水合物电解质一直被视为解决水系锌金属电池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如电化学窗口狭窄和电极稳定性差)的一种有前景的解决…
-
陈人杰/李丽Angew:有机/无机杂化正极,水系锌离子电池2000次循环!
由于出色的比容量和高工作电压,二氧化锰(MnO2)已经吸引了相当多的注意力,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然而,不可逆的结构塌陷和迟缓的离子扩散导致了较差的倍率能力和较低的寿命…
-
ACS Energy Letters:869 Wh/kg高比能正极,12分钟充满电!
电动汽车(EV)市场的不断扩大,推动了对使用富镍正极的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然而,富镍正极在极端快充(XFC)条件下的运行会损害其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导致容量迅速下降;实现富镍正极在…
-
纪效波/侯红帅AFM:碳点构建丰富界面结构提高Sb/C复合材料的储钠能力
设计Sb/碳复合材料是提高钠离子电池Sb负极循环稳定性和倍率能力的有效策略。然而,碳的引入通常会导致比容量和初始库仑效率(ICE)的损失。 在此,中南大学纪效波教授、侯红帅教授等人…
-
张一洲/董升阳/庞欢AFM:3D打印MXene基铁电聚合物改善锌离子电池性能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的锌(Zn)金属负极因其理论容量高、氧化还原电位低、成本低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不可控的枝晶形成和副反应会导致电池的可逆循环有限和快速失效。 在此…
-
郑洪河团队ACS Energy Lett.:氟代碳酸亚乙酯在抑制锂离子电池硅负极中锂捕获的新见解
氟碳酸亚乙酯(FEC)被广泛用作锂离子电池中的成膜电解质添加剂,并且被认为可以促进在硅电极表面上形成稳定的富含LiF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 在此,苏州大学郑洪河团队发现FEC…
-
中科大/广工大AM:3D-PNCV助力高效Na-S电池
室温钠-硫(RT Na-S)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绝缘硫、多硫化钠的严重穿梭效应和多硫化物转化不足的阻碍。 基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彦教授和Yu. Yao、广东工业大学芮先宏教授(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