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王永刚/鄢蕾Angew:新型半导体聚合物正极助力高性能水系锌电池
水系锌-有机电池因其绿色、低成本和高安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不幸的是,有机材料通常表现出绝缘体性质(~10-10 S cm-1),并且大多数报道的有机-锌电池的有希望的性能是在低正极…
-
韩伟强/应杭君NML:自支撑碳纤维界面层助力154.3 Wh/kg水系锌离子电池
水系可充锌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明显优势而被视为锂离子电池的竞争替代品。然而,锌枝晶和不良副反应等深层次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浙江大学韩伟强、应…
-
王中林院士等Joule: 机器学习在自供电传感系统中的应用!
借助机器学习(ML)增强的自供电传感系统代表了大规模部署物联网(IoT)的发展方向,自供电智能传感系统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并为智能机器人、数字健康和可持续能源铺平道路…
-
姚裕贵/刘瑞斌JMCA: 机器学习辅助快速预测小剂量含能材料的爆轰性能
单分子含能材料(EM)的快速、可重复和定量性能评估是一项重大挑战,它限制了EM的定制应用和新的高能量密度材料的开发。目前,基于激光的检测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EM诊断工具。 在此…
-
潘锋/杨培华/褚卫国AM:仿建筑榫卯结构稳定NCM811正极
富镍的层状氧化物是锂离子电池最有前景的正极,但循环过程中的化学机械失效和巨大的首次循环容量损失阻碍了它们在高能电池中的应用。 图1 MT结构的示意和表征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
-
电池顶刊速递:王春生、陈立宝、陈义旺、王峰、谷猛、张培新、曹瑞国、焦淑红、程涛、韩炜、项宏发等成果!
1. 陈立宝/陈月皎EES:两性离子添加剂提升锌负极87倍寿命! 不稳定的电极/电解质界面与不均匀的锌沉积和副反应困扰着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 图1 L-CN添加剂在正极和负极…
-
Angew.:化学气相氟化为锂负极与固态电解质构建亲锂保形界面
尽管大多数用于锂金属电池(LMB)的固态电解质已经实现了高离子电导率,但由于高界面阻抗和锂金属的无限体积变化,固态电解质和锂负极之间快速而稳定的锂离子传输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图…
-
曹瑞国/焦淑红/谷猛/程涛,最新Nature子刊!
电解液溶剂化结构和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对于决定有机电解液中锂沉积的形态至关重要。然而,电解液溶剂化结构和SEI组成之间的联系及其对锂形态演变的影响尚不清楚 图1 不同浓度…
-
上硅所黄富强最新AEM:钠电快充新进展!
钠离子电池(SIBs)由于其天然的丰富性和低成本的钠资源,一直被视为锂离子电池的有效替代品。铋(Bi)由于其较高的体积容量和中等的反应电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钠离子电池阳极。然而,铋…
-
支春义教授团队,最新Nature子刊!
成果展示 锌金属电池(ZMBs)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对锌(Zn)金属负极和正极的矛盾要求。在负极方面,水引起严重的腐蚀和枝晶生长,显著抑制了Zn沉积/溶解的可逆性。在正极方面,水必…
-
潘安强等Sci. Bull.:超薄蛭石片为锌金属负极提供离子整流效应
金属锌是制备各种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的主要选择,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包括枝晶生长和负极/电解质界面的寄生反应,这大大阻碍了其在大规模储能中的实际应用。 图1 材料制备及表征 中…
-
扬大/港理工/电子科大AM:受限抗波动膜实现耐用和无枝晶锌离子电池
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因其固有的安全性、低成本和无毒性而成为有前景的系统,而锌的腐蚀和枝晶生长会导致锌负极的差可逆性。 图1 生物和人工计算系统的示意图 扬州大学庞欢、香港理工…
-
吴宇平/刘丽丽Adv. Sci.:采用Li4Ti5O12修饰隔膜获得更好的Li-S电池
市场对能源的需求促使研究人员对Li-S电池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然而,”穿梭效应”、锂负极的腐蚀和锂枝晶的形成使得Li-S电池的循环性能不佳(尤其是在高电流密度…
-
杨全红教授,最新Angew.!
在水系锌(Zn)电池中,锌负极会遭受严重的腐蚀反应和随之而来的枝晶生长问题,这导致性能快速下降。 图1 电解液中DO对Zn负极的危害 天津大学杨全红等揭示了腐蚀机制,并证实溶解氧(…
-
时隔两年,楼雄文教授第13篇JACS!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楼雄文教授等人以“Atomically Dispersed Zincophilic Sites in N,P-Codoped Carbon Macroporous…
-
褚卫国/潘锋/卢朝霞AEM:高熵表面络合物稳定 LiCoO2 正极
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正极材料,LiCoO2(LCO)在充电至4.6 V时可达到220 mAh g−1以上。然而,在如此高的电压下操作通常会导致快速的容量衰减。在高电压下的混合氧化还原…
-
黄云辉/李真/孙琪真AFM:通过光纤传感器评估粘结剂对硫化聚丙烯腈正极的影响
硫化聚丙烯腈(SPAN)是一种非常稳定和有前途的高能量密度锂硫(Li-S)电池的硫化物正极材料,它可以规避多硫化物的溶解问题。然而,SPAN正极中由体积变化引起的应力集中是比较显著…
-
张锁江/张海涛AEM:阴离子协同策略实现稳定界面和调制溶剂化微结构的特殊富锂锰基正极
将富锂锰基氧化物(LRMO)正极与锂金属负极耦合是实现高能电池的关键。 在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锁江院士&张海涛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阴离子协同策略来操纵溶剂化结构,…
-
孙世刚院士团队,最新Angew.!
在钠离子电池(SIBs)中,在过渡金属化合物(TMCs)上不可逆的相转化和困难的解吸会引起的低的初始库仑效率(ICE)。然而,反应可逆性差的潜在物理化学机制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
电池顶刊集锦:崔光磊、孟颖、侴术雷、杨全红、吴宇平、庞欢、潘安强、卢锡洪、张朝峰、张联齐等成果!
1. 吴宇平/刘丽丽Adv. Sci.:采用Li4Ti5O12修饰隔膜获得更好的Li-S电池 市场对能源的需求促使研究人员对Li-S电池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然而,”穿梭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