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马庆涛/胡正林/罗加严Small:用于深循环锂金属电池的锂泡沫
锂金属负极因其高理论容量和低还原电位而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负极。但由于无限的体积膨胀、严重的副反应和不可控的枝晶形成,其大规模商业化受到阻碍。 在此,天津大学马庆涛、胡正林,罗加严等…
-
上交付超鹏Angew.:通过晶体场和磁场调节原子 Fe 自旋态以增强可充锌空电池中的氧电催化
在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中,高效、低成本的氧还原和进化双功能电催化剂是必不可少的,而Fe-N-C单原子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活性仍需提升,自旋相关氧催化性能的起源尚不确定。 在此…
-
电池顶刊集锦:侴术雷、车仁超、温兆银、伽龙、武利民、陈立宝、舒杰、林常规、夏兰等成果!
1. 舒杰/章理远AEM:通过隔膜缓释LiNO3,抑制钾金属负极枝晶生长 具有低成本、优异机械性能的隔膜,如纳米纤维材料,被认为是解决碱金属电池中枝晶问题的可行选择。消耗枝晶而不是…
-
AEM:高能重离子工程实现低迂曲度高孔隙率三维金属长寿命锂负极
锂金属负极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低电化学氧化还原电位,是新一代储能电池最有希望的候选者。然而,锂负极中缓慢的离子扩散和不均匀的电场阻碍了其高倍率性能和深容量的长寿命性能。 在此,中国科…
-
张宁教授团队Angew.:疏水性和快速Zn2+导电无机中间相的原位整合稳定锌金属负极
枝晶生长和水侵蚀导致的锌负极不可逆问题严重阻碍了可充电水系锌电池的商业化。 在此,河北大学张宁教授团队通过快速室温湿化学方法将疏水且快速导电的六氰基铁酸锌(HB-ZnHCF)界面层…
-
黄佳琦/张学强EnSM:调节锂金属电池中的聚合物-溶剂相互作用实现氟化固体电解质界面
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正在深入研究和开发中,其中金属锂电池是一个有前途的电池系统,其能量密度超过400Wh kg −1。不幸的是,高活性的金属锂很容易与液体电解质发生反应,并形成不稳定的…
-
胡勇胜/陆雅翔/肖睿娟/黄建宇JACS:揭开锂和钠与干燥空气的反应之谜
锂、钠两种碱金属均有形成氧化物的高度倾向。由于尺寸较大,Na拥有较低的电离能,但反过来, Li的尺寸较小,导致Li2O的晶格能较高(与Na2O相比),使Li的氧化在热力学上更有利。…
-
电池顶刊速递:孙世刚、潘锋、黄云辉、郭再萍、罗加严、孙浩、付超鹏等成果
1.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揭示原子迁移能力对钠离子电池负极性能的影响 在钠离子电池(SIBs)中,在过渡金属化合物(TM…
-
张联齐/宋大卫/张洪周AEM:小尺寸单晶正极实现更好的4.5V全固态锂电
NCM811(LiNi0.8Co0.1Mn0.1O2)的机械损伤、严重的界面副反应以及正极与固态电解质(SE)的物理接触失效是其在全固态电池(ASSLB)中实现高电压稳定性的主要障…
-
崔光磊/张增奇/刘涛EnSM:削弱溶剂极性实现无穿梭效应和宽温锂电池
锂-有机电池具有无过渡金属正极、资源可持续性和低成本的特点,显示出成为严重依赖稀缺自然资源的锂离子电池替代品的巨大潜力。 然而,锂-有机电池受到穿梭效应和不稳定的锂金属负极的困扰,…
-
侴术雷/李林/张朝峰AFM:阴离子受体削弱ClO4−溶剂化实现60℃钠电池
具有宽工作温度的钠离子电池(SIBs)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系统有希望的候选者。然而,在高温下工作的SIB会加剧电解液的分解,出现不稳定的正极-电解质间相(CEI),从而导致容量迅速下…
-
孟颖/卢锡洪,重磅Joule!
水系酸性电池(AABs)是应对电池多样性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为可再生能源存储提供了所需的安全、成本、环境友好和高功率。然而,由于金属负极材料的不足,低电压和能量密度给实际应用带…
-
谷猛&祝远民&杨旭明EnSM:原子级研究工业LCO高压正极裂纹产生机制
成果展示 在提高截止电压增加能量密度时,LiCoO2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尤为重要。我们利用原子尺度差分相位衬度-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成像和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分析…
-
西南科大/北科/阿德莱德Small:钼原子协调工程用于二硫化钒高效储锂
二硫化钒(VS2)因具有丰富的来源、优良的电子传导性能和独特的二维(2D)层状结构,已被广泛用于电化学储能研究。此外,与金属氧化物中的M–O键相比,VS2中的V–S键较弱,更有利于…
-
王成亮/马晶AFM:一种与水溶性粘结剂兼容的新型高性能有机负极
有机电极材料已经引起了钾离子电池(PIBs)的极大关注。然而,高性能的负极材料却鲜有报道。 图1 材料制备及表征 华中科技大学王成亮、南京大学马晶等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六氮杂苯钾羧酸盐…
-
彭慧胜/孙浩Angew.:基于超薄可呼吸界面层的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锂金属由于理论比容量高(3860 mAh g-1)和氧化还原电位低(与标准氢电极相比-3.04 V)被认为是“圣杯”负极。然而,过量锂金属的使用导致严重的安全性和加工复杂性,阻碍了…
-
电池顶刊集锦:胡勇胜、黄云辉、张锁江、黄佳琦、晁栋梁、于乐、张宁、杨树斌等成果
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揭开锂和钠与干燥空气的反应之谜 锂、钠两种碱金属均有形成氧化物的高度倾向。由于尺寸较大,Na…
-
樊慧庆/马龙涛NML:铁单原子催化剂助力水系锌电池5万次循环!
由于锌负极、碘正极和水系电解质的低成本和本征安全性,可充水系锌-碘电池(ZnǀI2)一直是有希望的储能技术。然而,一方面,电化学惰性宿主的低比例利用会导致可溶性多碘化物的严重穿梭、…
-
何向明/王莉AFM:通过操纵离子传输和界面稳定性实现稳定的锂金属电池
锂金属电池(LMBs)作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下一代储能装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锂金属负极(LMAs)朝向电解液的表面,锂沉积总是与界面反应竞争。这使得界面反应在锂沉积层的正后方产生阴…
-
毛秉伟/谷宇JACS:形态决定Li2O2分解高效反应点的机制
在追求高可逆的锂氧(Li-O2)电池的过程中,控制反应位点以保持O2和Li2O2在正极侧的稳定转化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充电过程中涉及反应点的机制仍然难以捉摸,这反过来又对识别过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