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侴术雷/乔芸/李丽AEM:用于钠离子电池的低成本聚阴离子型硫酸盐正极
钠离子电池(SIBs)因其丰富且低成本的钠资源而成为储能系统中很有前景的候选者。聚阴离子硫酸盐材料(PSMs)因具有骨架稳定、结构可调、操作安全以及SO42-的高电负性等优点而被认…
-
苏大李彦光/王璐AM:用于超稳定储钠的2D氢键有机骨架分子片
由于氢键有机骨架(HOF)具有良好的结构结晶度、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不幸的是,它们在电化学应用中的潜力仍然难以捉摸,因为弱氢键会在溶液中解离,最终损害结构完整…
-
优秀!这位北理工教授一天2篇AM+1篇AEM,一周顶刊总IF超100!
人物介绍 陈人杰,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研究员。2005年获博士学位,师从北京理工大学吴锋教授;2005-2007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
-
化物所陈剑EnSM:锂离子溶剂化和SEI的双重策略提高锂金属负极库仑效率
锂金属是高能量密度可充电池的理想负极。然而,由于枝晶生长和脆弱的SEI导致低库仑效率(CE),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离子溶剂化行为和SEI形成都强烈影响可充电池中锂金属负极的稳定性。 …
-
哈工大EnSM:自优化弱溶剂化效应实现高压NVPF正极优异的低温性能
当温度降至零度以下时,钠离子电池的各项性能会严重恶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振波、周佳、Lan-Fang Que等人通过构建弱溶剂化结构揭示了高压Na3V2(PO4)2F3(NVPF)…
-
港理工ACS Nano:局部高浓度电解液稳定钾离子电池黑磷负极
黑磷(BP)具有优异的钾离子存储能力,但其可逆性差且容量衰减快。 香港理工大学Biao Zhang等人合成了一种具有80 wt%高BP负载量的BP-石墨(BP/G)复合材料,并通过…
-
南洋理工AM:处理锂离子电池电子垃圾的绿色回收方法
由于全世界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储存中锂离子电池(LIBs)的消耗量不断增加,废旧LIBs产生的电子垃圾正在快速增长。一方面,填埋和焚烧LIBs电子垃圾由于其组成材料…
-
朱美芳院士/杨建平/陈俊Adv. Sci.:有机/无机杂化纤维:电化学能量应用的可控结构
有机/无机杂化纤维(OIHFs)是一种有趣的材料,其具有固有的高比表面积和柔韧性,以及独特的各向异性特性、多样的化学成分和可控的杂化结构。在过去十年中,出现了各种先进的OIHFs,…
-
北理陈人杰/李丽AEM:石墨烯/碳纳米管气凝胶主体实现快充锂金属电池
锂金属负极以其高比容量和最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然而,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低库仑效率(CE)将其排除在现实世界的应用之外,尤其是在快速充电领域。 北京理工大学…
-
崔屹AM:图案化固态电解质实现稳定的锂/固态电解质界面
锂/固态电解质(SSE)界面的形态退化是导致全固态电池(ASSBs)性能衰退的普遍问题。为保持界面完整性,大多数ASSBs通常在低电流密度下运行,并具有相当大的堆栈压力,这极大地限…
-
ACS Energy Lett.:局部化学环境控制CO2电解槽中的阳极过程
二氧化碳(CO2)电解领域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用更丰富的材料取代通常使用的铱(Ir)阳极催化剂,该材料在工艺条件下对水氧化稳定且具有活性。镍(Ni)在碱性水电解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认为…
-
李灿/施晶莹ACS Catal.: 空穴存储层促进Ta3N5光阳极上持续水氧化
空穴存储层(HSL)策略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界面改性方法,可以克服氮化钽(Ta3N5)光阳极的不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光电化学(PEC)水氧化反应的性能。 因此,中国科学院李灿、施晶…
-
金钟/孙林Small:提高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初始库仑效率的新进展综述
可充电硅负极锂离子电池(SLIBs)因其理论容量高、工作电位低和自然资源丰富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其低初始库仑效率(ICE)开始引发关注,因为ICE值是全电池设计的核心指标,深刻…
-
郑耿峰/韩庆Angew.:安培级偏电流密度!表面Li掺杂助力CO2电化学合成甲酸盐
电化学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甲酸盐是降低CO2含量和获得高附加值化学品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但是其偏电流密度仍不足以满足工业要求。 近日,复旦大学郑耿峰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韩庆教授…
-
JACS: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电化学应变动力学
用于能量转换和存储装置的有效金属电催化剂的理论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催化剂结构对电催化反应的单边效应。 近日,欧洲同步辐射中心Raphaël Chattot(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他…
-
一个偶然的发现,成就这篇Joule!
自2011年发现第一个MXene成员Ti3C2Tx以来,MXene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特别是,无论金属离子还是非金属离子用作电荷载体,它们耐受各种离子穿梭和超快的表面氧化还原行为导…
-
厦大杨勇Small: 分散在多孔碳上的钴酞菁增强Li-SF6电池的还原动力学
Li-SF6电池不仅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3922 Wh/kg),同时为难降解的惰性温室气体SF6提供了一条温和高效的转化途径,因而在近年来开始备受关注。然而,还原过程因其缓慢的动…
-
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AFM: 牺牲正极实现无锂铟层全固态电池的稳定循环
由固化正极、电解质和锂金属负极组成的全固态电池(ASSB)由于其出色的稳定性和实现高能量密度的期望而备受关注。然而,锂枝晶生长、化学机械退化和界面不稳定性阻碍了其永久运行,导致锂耗…
-
东华Small:优化的NiS2 /NiSe2异质结构实现钠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
基于转化型化学的过渡金属硫化物(TMS)和硒化物(TMSe)具有较大的理论容量、合适的层间距、合适的工作电位、低扩散能垒和离子/电子的快速转移路径而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SIBs)有…
-
王振波/玉富达ACS Energy Lett.:揭示富锂正极中面内无序Li2MnO3结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尽管阳离子和阴离子核氧化赋予富锂氧化物突破容量极限的能力,但主导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的结构基础仍不清楚。 在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振波教授、玉富达等人构建了面内有序和无序的Li/M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