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孙世刚/乔羽/王欣AEM:多功能聚合物添加剂提高锂氧电池的反应动力学和可逆性
Li-O2电池(LOB)具有极具吸引力的理论能量密度,可作为下一代储能系统的潜在候选者。然而,LOB中的缓慢氧还原/析氧反应(ORR/OER)动力学、可充电性差、过氧化物衍生副反应…
-
全球首创石墨炔!院士团队再发JACS:快充石墨炔负极!
石墨炔(GDY),作为一种由sp/sp2杂化形成的新型碳同素异构体,是一种平面二维全碳材料,其由中国科学院李玉良院士和团队于2010年首次合成,开辟了碳材料的新领域 。石墨炔的成功…
-
周江/何章兴AEM: 聚多巴胺层通过快速去溶剂化+离子限制双重稳定锌负极
金属锌被认为是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的有前途的负极候选者,然而枝晶和副产物的形成严重降低了其可逆性和实际寿命。 在此,中南大学周江教授、华北理工大学何章兴教授及日本国立材料科学…
-
徐宾刚/赵景新/李宇杰AM: 用于长循环水系锌离子电池的3D冷阱环境打印
由于低成本和易于加工,锌粉(Zn-P)基负极一直被认为是锌离子电池(ZIBs)的理想负极候选材料。然而,Zn-P基负极固有的负面特性,如易腐蚀和不受控制的枝晶生长,限制了其进一步应…
-
复旦大学王永刚教授诚聘博士后(锂电、钠电、固态/金属电池、水系储能电池、液流电池等)
本团队依托复旦大学化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储存及其相关材料,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锂(钠)金属电池、基于有机活性物质的新型二次电池、水系储能电池…
-
杨剑/柏中朝AEM: 分子交联增强聚合物粘结剂用于钠离子电池的合金负极
钠离子电池(SIBs)显示出大规模储能的巨大潜力。然而,Na+的大尺寸和重质量总是导致巨大的体积变化和较差的电化学稳定性,特别是在合金型负极材料中。 在此,山东大学杨剑教授、山东科…
-
李巨/董岩皓/张俊英/唐子龙EES: 用于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前沸石骨架超级MIEC负极
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件是电池电极,它必须是有效活化能小于250 meV的超快混合离子和电子导体(super-MIEC)。在不同的材料类别中,晶格扩散材料很少出现小于250 meV的扩…
-
李宝华/韩翠平InfoMat综述: 水系锌有机电池中的质子储存化学
受益于结构多样性和资源可再生性的优势,有机电活性化合物被认为是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有吸引力的正极材料。目前,有机正极的H+存储研究仍然缺乏且存在争议。 在此,清华大学深圳国际…
-
麦立强/安琴友ACS Nano: 低成本甘氨酸作为稳定锌负极的电解液添加剂
锌金属在水系电解液中热力学不稳定,在电镀过程中甚至在储存期间会在界面处引起枝晶生长和持续的寄生反应,导致电池快速失效并阻碍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 在此,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
-
9篇Angew,4篇AM,Joule、JACS、Chem…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清华张强教授2022年成果精选!
人物简介 张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进入清华大学进行本科及研究生学习,2009年获博士学位后先后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德国马普协会弗里茨—哈伯(Fritz Hab…
-
8篇电池顶刊:陈军、麦立强、杨会颖、何冠杰、詹红兵、蔡道平、孙灵娜、简宏希、何广等成果!
1. 詹红兵/蔡道平AFM:异质界面工程助力锂硫电池700次稳定循环! 锂硫(Li-S)电池为下一代储能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然而,它们的商业应用受到许多缺点的严重阻碍,如硫的导电…
-
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系洪果副教授课题组诚招2023-2024学年博士生(二次电池、柔性器件、热管理以及低维纳米材料等)
一、课题组简介: 洪果教授于2011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2011-2013),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2013-2016)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20…
-
“牺牲”锂“成就”钠!陈仕谋/陈卫华最新JACS!
金属钠电池在未来的应用中很受欢迎。首先,金属钠具有极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和较高的比容量,是钠基电池中最理想的阳极。此外,Na+的溶剂化壳层结合相对于Li+较弱,因此Na+的脱溶剂化势垒…
-
电池顶刊集锦:李巨、黄云辉、明军、王得丽、蒲雄、胡卫国、李武、连芳、彭章泉、赵志伟等成果!
1. 四单位EES:大面积Li-CNT膜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精确接触预锂化 预锂化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一种方法,采用薄锂箔对石墨负极进行接触式预锂化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
-
福建物构所张健/李巧红AFM:外亥姆霍兹平面调节和原位锌表面重建用于高可逆锌负极
金属锌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水溶液储能装置的负极,但锌基电池存在不可控的枝晶生长和腐蚀,导致循环寿命短和库仑效率(CE)低。 在此,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张健、李巧红等人采用硫酸锌…
-
肖杰EnSM:通过先进锂离子电池的纳米级相分离实现富镍正极的单晶生长和偏析
富镍正极材料,如LiNi0.8Mn0.1Co0.1O2(NMC811),由于其高能量密度而有助于提高下一代锂电池的电池能量。然而,NMC811及以上材料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湿气敏感、…
-
蔡晨阳/付宇AFM:集成正极-凝胶电解质界面实现先进的锂硫化聚丙烯腈电池
Li-SPAN电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储能系统,可提供卓越的能量密度和高库仑效率。然而,正极固有的缓慢动力学和锂负极的不稳定性阻碍了它们的循环寿命。 在此,南京林业大学蔡晨阳副教授、付…
-
间隔一周,楼雄文/谷晓俊团队再发Angew!
前 言 2023年9月12日,香港城市大学楼雄文教授和和内蒙古大学谷晓俊教授等人在Angew. Chem. Int. Ed.(IF=16.6)上发表了关于催化氧气(O2)还原为过…
-
电池顶刊集锦:王中林、汪国秀、夏定国、郭洪、曾英、邓远富、魏志祥、周震等成果!
1. 北大夏定国AM:释放富锂锰基氧化物在快充锂离子电池中的潜力 富锂锰基氧化物作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正极材料,因其放电容量超过250 mAh g-1而受到全世界的广…
-
湘潭大学AFM:富含氧空位的异质结促进双向硫催化转化
锂硫电池具有较多的优势,被认为是有前途的储能系统候选者之一。然而,锂硫电池也面临着许多缺点如严重的穿梭效应和缓慢的反应动力学限制了其商业应用。为了实现硫物种快速的吸附-扩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