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向全军/乔梁/吕康乐Nature子刊:结晶氮化碳同质结的S型电荷传输机制研究
成果简介 由于缺乏合适的表征技术,理解电荷转移动力学和载流子分离途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基于此,电子科技大学向全军教授、乔梁教授和中南民族大学吕康乐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选…
-
四单位联合AFM:耐用/无枝晶的锌负极,循环超1800小时!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安全性、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而成为吸引人的系统;然而,其实际应用性因锌枝晶的生长和副反应而受到阻碍。 图1 电解液设计 四川师范大学赁敦敏、哈尔滨工业大学Ruyi …
-
王家钧/娄帅锋/李鑫AFM:12.7 mg/cm2高负载,全固态电池循环1万小时
在聚合物基全固态电池中设计具有高面容量的实用正极仍然受到挑战,因为缺乏有效的指导原则来延长电池的寿命。与液体电池不同,正极和电解质之间臭名昭著的界面不相容性限制了全固态电池的循环寿…
-
张强/文锐/李博权AFM:富有机物SEI延长锂硫电池近1.5倍循环寿命
锂硫(Li-S)电池作为高能量密度的储能设备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多硫化锂(LiPSs)和锂金属负极之间的寄生反应使Li-S电池的循环寿命受到限制。 图1 评价TXA分解形成SEI…
-
电池顶刊集锦:张强、杨全红、黄云辉、侴术雷、杨树斌、梁汉锋、王华等成果
1.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高电压金属锂电池的准局部高浓度电解质 由于与金属锂的相容性和电解质的氧化稳定性差,使得商业酯基电解质不能用于高压金属锂电池…
-
潘安强/常智Small:定向诱导偶极电场促进锌离子脱溶剂化实现高稳定无枝晶锌金属电池
水引起的副反应和不受控制的锌枝晶生长是长期存在的棘手问题,严重阻碍了水系锌金属电池的发展。然而,这些臭名昭著的问题与电解质溶剂化结构和锌离子传输行为密切相关。 在此,中南大学潘安强…
-
陈国华/邓远富ACS Energy Letters:高性能氮掺杂多孔碳正极的层间距-阴离子匹配准则
锂离子电容器(LIC)结合了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点,可以兼容地提高能量/功率密度。 然而,目前对结构-性能关系的认识限制了碳基电极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华南理工大学陈国华教授、邓远…
-
电池顶刊集锦:Nazar、许康、吴凡、郭玉国、黄绍铭、纪效波、孙正明、陈维等成果
1. ACS Energy Letters: Li3–xZrx(Ho/Lu)1–xCl6 固体电解质实现具有预锂化硅负极的超高负载固态电池 硅具有超过3500 mAh g−1的高比…
-
钠电风云人物!中科院物理所胡勇胜研究员,重磅Nature Energy!“钠”般闪耀!
成果介绍 在开发先进的多阴离子正极材料方面,富锰NASICON型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储量、以及在高的工作电压(~3.8 V)下具有更优的循环性能。然而,充放…
-
黄佳琦/李博权JACS:贫电解质锂硫电池中正极动力学的评估
锂硫(Li-S)电池在实现超越锂离子电池的实际高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贫电解质条件是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先决条件,尽管性能有所提高,但对贫电解质条件下硫正极动力学的基本理解…
-
张新波/黄岗/谢海明Angew.:高性能水系有机锌电池羟基聚合物正极的原位电化学活化
有机电极材料缓慢的反应动力学和结构不稳定限制了水系锌有机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在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新波研究员、黄岗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谢海明教授团队合成了…
-
ACS Nano:实现锂硫电池−10°C稳定运行
使用Li2S和无锂负极的锂硫(Li–S)电池已成为一种潜在的高能安全电池技术。尽管基于Li2S的Li–S全电池已在室温下运行,但由于Li2S的电化学利用率低,其在零度以下温度下的有…
-
山大/北理EnSM: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的防冻聚合酸电解液
锌(Zn)负极存在析氢、表面钝化和枝晶生长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的实际应用。 在此,山东大学李国兴教授&北京理工大学Zhujie Li团队报道了一种含…
-
纪秀磊/方翀Angew.:强化水性电解质而不强化水
水性电解质通常电化学稳定性差;然而,共晶水溶液(25 wt.%和62 wt.% H3PO4)冷却至-7℃时表现出显著加宽的稳定性窗口。 研究表明,冷却后,Li+离子的水合度降低并与…
-
Joule:高容量酮基液流电池负极电解液的质子调节醇氧化
具有独特结构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在实现具有成本效益的长时间储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在此,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王伟团队报道了大容量酮基液流电池负极电解液的质子调节醇氧化。该工作展示…
-
崔屹教授团队Nature Energy:高熵电解质助力锂金属电池实用化
电解质工程对于提高电池性能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锂金属电池。通过提高电极界面的电化学稳定性,能够大大提高循环性,但同时实现高离子电导率仍然具有挑战性。 在此,美国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团…
-
电池顶刊集锦:陈人杰、段曦东、王海燕、谢科予、周震、王任衡、李丽、顾栋、张旗、朱建等成果!
1. 周震/唐宾AFM:SnF2诱导复合导电层,助力低阻抗固态钠电池 固态钠电池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兴趣。然而,它们的电化学性能受到钠金属和无机固态电解质之间严重的界面阻力以及电解质…
-
新鲜出炉!纳米能源材料领军人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麦立强教授2023上半年成果汇总!
人物简介 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
-
Nature Energy:电压衰减可忽略的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
富锂和富锰(LMR)层状氧化物具有低成本高容量的特点,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一类有前途的正极。然而,由于不稳定的Li2MnO3蜂窝状结构,在循环过程中电压大幅下降,仍然是其实际应用的…
-
Nature Chemistry:三芳基甲基阳离子氧化还原介质增强Li-O2电池放电容量
Li-O2电池商业化的主要障碍是碳电极上电子绝缘的Li2O2膜生长导致的低放电容量。氧化还原介质的介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将氧化学反应推进到溶液中,避免表面介导的Li2O2膜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