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赵东元院士/晁栋梁NSR:介晶NiS2激活SOR实现高性能硫基水系电池
硫基水系电池(SABs)被认为是安全、低成本和高容量储能的有前途的候选者。尽管具有很高的理论容量,但由于元素硫的热力学不稳定和动力学缓慢等问题,实现SABs的高可逆性仍是一个巨大的…
-
邱学青/张文礼AFM:在硬碳负极中引入石墨域助力实用钾离子电池
作为钾离子电池(PIBs)负极的石墨替代品,硬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然而,硬碳负极的实际应用受到其低容量、高电势平台和大电势滞后的阻碍。与石墨纳米域耦合的硬碳可以实现具有低电势平…
-
孙世刚/乔羽/周豪慎AFM:沸石涂层隔膜有效抑制可充电池中的穿梭效应
可溶性物质在电池内部从正极到负极的有害穿梭是限制可充电池稳定性和可逆性的关键。 厦门大学孙世刚、乔羽、南京大学周豪慎等开发了一种沸石分子筛修饰隔膜,以利用沸石分子筛的有序孔道(4Å…
-
王成新/雷丹妮Adv. Sci.:构建定向离子传输助力高性能准固态锂金属电池
由陶瓷填料制成的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CGPE)已成为提高锂金属电池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最有前景的候选者之一。然而,CGPE中陶瓷相和聚合物相之间的差界面相容性严重恶化了锂离子扩散路…
-
8篇电池顶刊:孙学良、张山青、潘锋、陆俊、谷林、何平、李永生、卢锡洪、宋礼等成果!
1. 何平/宋虎成/伊廷锋AFM:光热电池技术使室温固态电池运行成为可能! 聚环氧乙烷基聚合物全固态Li-S电池由于其高比能量、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低成本,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候选者。然而…
-
陈军院士Angew.综述:用于锂离子全电池的新兴锂化有机正极材料
有机电极材料以其高容量、丰富的资源和结构可设计性在锂离子电池(LIBs)中显示出应用潜力。然而,报道最多的有机正极处于氧化态(即非锂化化合物),因此需要与富锂负极耦合。相比之下,锂…
-
AEM:热蒸发预锂化技术在锂离子电池Si负极上的实际应用
使用Si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LIB)比最先进的石墨基LIB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然而,体积膨胀和相关动态表面的挑战导致固体电解质界面的连续(重新)形成、活性锂损失(ALL)和快…
-
胡良兵&李恬,最新Science子刊!
超分子框架已被广泛合成用于离子传输应用。然而,在超分子框架中构建离子传输路径的传统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过程,并且表现出差的可扩展性、高成本和有限的可持续性。 这里,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
-
许武AEM:新发现!不燃安全电解液可能并不安全!
人们普遍认为,液态电解液的可燃性是决定锂离子电池(LIB)安全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许武等设计了一种由LiFSI、TMPa、TTFEPi组成的完全不燃局域高浓度…
-
余桂华教授,最新Angew!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的电子传导通常是不期望的,这会导致电子渗漏或能量损失,并且电极-电解质界面处的电子传导域会导致电解质的连续分解和短路问题。然而,这项工作证明:在绝缘基体中,在适当…
-
陈忠伟/王新/张永光,最新AM!
单原子催化剂(SAC)由于其在原子级反应机制和结构-活性关系中的出色适用性,为提高锂硫(Li-S)电池硫电极的利用效率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在此,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陈忠伟院士、华南师范…
-
王永刚/王丽娜等AEM:锂金属负极的表面溴化实现高循环效率
由于锂负极不受控制的枝晶生长,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短且安全性差。具有均匀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的先进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有望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复旦大学王永刚教授、东华大学王丽娜…
-
孙学良/王建涛等AFM:基于富锂合金负极的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采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的全固态锂电池(ASSLB)被认为是有前途的电池系统,可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然而,在高电流密度/容量下,锂负极上锂枝晶的形成限制了其发展。为了…
-
复旦大学化学系王永刚教授诚聘博士后
本团队依托复旦大学化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储存及其相关材料,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锂(钠)金属电池、基于有机活性物质的新型二次电池、水系储能电池、…
-
上海交通大学招收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及科研助理(锂金属电池、计算、催化等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梁正课题组招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及科研助理若干名,担任课题负责人和核心团队成员,欢迎具备化学、材料、化工等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加入我们的团队。本课题…
-
华科黄云辉/许恒辉AFM:氧化硼固体酸诱导的富无机SEI助力长循环固态锂金属电池
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的组合被认为是下一代能源储存技术。然而,固态电解质的离子传输速度缓慢以及与锂金属负极的不稳定性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图1. 材料设计及表征 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
-
物理所吴凡Nano Energy:通过固相钝化实现无枝晶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锂金属基全固态电池(ASSB)具有更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是最有前景的储能技术。然而,锂/固态电解质(SE)界面的界面反应和锂枝晶向SE的渗透将导致锂金属基ASSB的库仑效率(CE)…
-
侯仰龙/赖超Science Bulletin:超稳定铁磁界面助力实用锌金属电池
可充锌(Zn)金属电池(RZMB)已被证明是未来能源存储行业中一种可持续的低成本替代品。然而,难以捉摸的锌沉积行为和水引发的寄生反应给锌负极的制备和商业化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在高…
-
贺高红/李祥村EnSM:消除异质表面之间的带隙,实现Li-S电池的快速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
如何设计配置合理的催化剂体系,以减轻多硫化物(LiPSs)在锂硫电池中的穿梭效应并增强其转化动力学,仍然是一项挑战。 图1. 材料合成及表征 大连理工大学贺高红、李祥村等通过离子迁…
-
电池顶刊集锦:梁叔全、朱大明、汪国秀、黄佳琦、官操、纪效波、刘宇等成果
1. Advanced Materials:NASICON型正极的可逆多电子氧化还原化学实现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钠离子全电池 钠超离子导体(NASICON)型正极(例如,Na3V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