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欧阳楚英/许审镇/戴付志AFM:揭示硅负极(去)锂化过程中相变和结构演化的原子级机制
揭示充电/放电过程中的反应路径和结构演变,对于开发和定制高容量电池的硅负极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电化学循环中涉及到晶体(c-)和非晶体(a-)相之间的复杂相变,仍然缺乏对机械的理解。…
-
支春义教授,重磅EES!
成果简介 高可逆性Zn-空气电池(ZABs)在近中性水溶液中可抑制Zn枝晶和碳酸盐的形成,但基于过氧化锌(ZnO2)化学的近中性ZABs(记为NNZABs)由于空气循环要求和Swa…
-
李宝华/王贤树AM:定制三齿配位溶剂化鞘,实现高稳定锂金属电池
通过溶剂分子设计来优化电解液已被认为是稳定锂金属电池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Li+与溶剂分子的配位模式很少被考虑。 图1 电解液设计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李宝华、昆明理工大学王贤树…
-
陈月皎/陈立宝AFM:高性能锌电池24μm超薄复合锌负极
锌金属负极会出现不可控的枝晶和寄生反应,这往往需要大厚度的锌箔,从而导致容量过剩,利用率极低。 图1 材料制备及表征 中南大学陈月皎、陈立宝等开发了一种超薄的Zn复合负极(24 μ…
-
武汉大学史建平AM:硅藻土模板合成单原子钴掺杂MoS2/碳,实现高性能储钠
二维(2D)过渡金属二氯化物(TMDCs)和单原子催化剂(SACs)因其层状结构和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而成为有前途的能源转换/储存电极。然而,这种两类材料的结合以及相关的钠存储应用仍…
-
赵乃勤/陈彪EnSM:具有良好双向反应动力学的高可逆钠离子电池
界面掺杂工程被认为是改善钠离子电池(SIBs)中二维异质结构反应动力学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人们对原始异质结构在放电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的增强机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对放电产物在充电过…
-
乔治亚理工AFM:控制溶剂化和SEI的形成增强-40℃下锂界面动力学
由于传输限制以及电极界面上迟缓的Li+动力学,锂基电池在低温(<0℃)下的运行是具有挑战性的。在低温下通过固体电解质间相(SEI)的脱溶剂化、电荷转移和传输之间的复杂关系尚未…
-
崔光磊/董杉木,最新Angew.!
合金负极材料(Si, Ge, Sn)由于具有更高的比容量,是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选择。Ge负极具有1568 mAh g-1的理论容量,与其他合金负极相比,由于更小的带隙和优越的锂扩…
-
电池顶刊集锦:孙学良、何向明、黄建宇、禹习谦、侴术雷、焦丽芳、赵金保等成果
1.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氧化铝基全固态钠金属电池中枝晶生长的形态动力学 具有陶瓷电解质和碱金属负极的全固态电池(ASSB)是未来…
-
张海涛Nano Energy:具有潮汐离子流的梯度离子凝胶包陶瓷电解质
复合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安全和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的关键部件,因为它们具有优越的机械性能和离子传导动力学。然而,如何同时保证高离子传导性和良好的界面兼容性仍然是一个挑战。 图1 机理…
-
庞欢/黄文欢Angew.:离子液体约束的MOF/聚合物膜助力固态锂金属电池!
追求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性的锂金属电池对于开发下一代储能装置至关重要,但无法控制的电解液降解和由此形成的不稳定固体电解质界面(SEI)使这项任务极具挑战性。 图1 材料设计及制备 扬…
-
黄佳琦教授,最新Nature Energy!
2023年6月13日,北京理工大学黄佳琦教授等人以“Homogeneous and mechanically stable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
-
电池顶刊集锦:黄云辉、郑洪河、杨勇、董全峰、罗巍、黄兴溢、王定胜、邓永红、邹国强、郑明森等成果!
1. Nature子刊:通过主动热交换助力商用锂离子电池<15分钟快充 由于商用高比能量(即>200Wh/kg)锂离子电池(LIBs)的极端快速充电(XFC)性能不足(…
-
Angew.:局部高浓离子液体电解液使-20℃低温锂金属电池成为可能
锂金属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一种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但它受到低剥离/沉积库伦效率和枝晶生长的影响,特别是在零下温度下。 图1 低温和离子传输性能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Stefano …
-
Matter:通过TEM洞察烧结温度对LLZO-NCM复合正极的影响
固态电解质(SE)|正极活性材料(CAM)界面的高阻抗往往限制了氧化物基固态电池(SSB)的电荷传输。通过最大化SE和CAM之间的接触来降低界面阻抗,通常是通过在高温下将材料共烧结…
-
刘宇/杨程ACS Energy Lett.:能量密集水系电池的浓缩氯基电解质可实现可逆Cl3-/Cl-氧化还原
氯的氧化还原具有高电势和比容量,在储能应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它在水性电解质中会发生不期望的歧化反应,这阻碍了其发展。 在此,中国科学院上硅所刘宇研究员&杨程副研究员团队通…
-
刘继磊/施思齐/郭新AM:类液态锂离子传导氧化物电解质,30℃时高达1.2 mS/cm
硫亚晶格的柔软性和硫磷酸盐中PS4四面体的旋转性导致了类似液体的离子传导,从而提高了离子传导性和稳定的电极/硫磷酸盐界面离子传输。然而,刚性氧化物中液态离子传导的存在仍然不清楚,有…
-
麦立强/许絮/孙丛立AEM:促进硫的双向氧化还原,实现2800次循环锂硫电池!
多硫化物的严重穿梭效应和迟缓的氧化还原动力学是阻碍锂硫(Li-S)电池实际应用的主要问题。 图1 材料制备及表征 武汉理工大学许絮、麦立强、孙丛立等将双金属单原子对植入碳纳米球中作…
-
支春义/金旭,最新Nature子刊!
研究背景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高理论容量,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望用于各种应用。然而,其中析氢反应(HER)和Zn的不可逆损失显著降低了水系ZIBs的库仑效率和稳定性。为了获得…
-
牛津大学Nature子刊:钾离子电解液离子传输和热力学特性的全面研究
由于钾的可得性和低成本,非水钾离子电池(KIBs)代表了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有希望的补充技术。 此外,与Li+相比,K+的电荷密度较低,有利于液态电解液中的离子传输特性,因此,这使得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