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中科院崔光磊最新Joule: 大型锂硫电池热失控过程分析
成果简介 锂硫(Li-S)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储能系统之一,但其热安全评估明显滞后。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等人(通讯作者)在材料研究…
-
Adv. Sci.:氧化还原活性有机小分子是否适用于高压(>4V)锂电正极?
虽然有机电池因其高理论容量而备受关注,但高压有机活性材料(> 4 V vs Li/Li+)仍未得到大规模开发。 在此,日本东北大学Itaru Honma、Hiroaki Ko…
-
南方科技大学诚聘钙钛矿材料与器件、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方向博士后
博士后岗位 要求: 1. 博士学历,具有化学、物理、或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 2. 从事过光伏器件、半导体物理或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的研究; 3. 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
-
浙大范修林/Malachi Noked等ACS Energy Lett.:锂金属电池电解液新进展
研究背景 经过几十年的优化,锂离子电池(LIB)正在接近电池水平的理论能量密度(300 Wh kg-1)。为了满足高能量密度的要求,近年来一直在发展锂金属电池(LMB)。然而,锂金…
-
周豪慎Nature子刊:高温,高载量,固态软包电池循环300圈!
成果简介 具有纳米/亚纳米限制的溶剂分子往往会使得电解液性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此,日本国家先进工业科学与技术研究所(AIST)周豪慎教授等人制备了一种安全的准固态电解质,它可以使高…
-
陈宇辉/施思齐等Nature Catalysis:电池中介导氧化还原催化过程中动力学的阈值电位
氧化还原介质可以通过在电极和固体绝缘存储材料之间穿梭电子或空穴来催化Li-S和Li-O2电池缓慢和低能效的循环。为了使介质有效地工作,它们需要以快速动力学但尽可能低的过电位氧化固体…
-
阿贡陆俊等AM:表面缺陷化学调控实现稳定的富镍正极
富镍层状氧化物的表面重建降低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对建立具有电化学活性稳健界面的典型表面改性方法提出了挑战。 阿贡国家实验室陆俊、Liguang Wang等…
-
郑子剑AEM: 通过简便的倒置负极结构策略实现长寿命锂金属电池
锂枝晶的无限生长是不可取的,但防止这种情况仍然是追求高能锂金属电池(LMB)系统的挑战,短路和火灾造成的严重安全隐患需要准确控制锂沉积的成核位置。 在此,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等人…
-
郭玉国/孟庆海Angew: 调节配位环境从废NCM正极中选择性提取过渡金属
由于锂离子电池(LIBs)中化合物的复杂性,使得具有相似物理化学特性的多种过渡金属的提取困难重重。 鉴于此,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郭玉国研究员、孟庆海助理研究员等人基于深共晶溶剂(DES…
-
宫勇吉/杨树斌/张晓琨AEM:这锂沉积形貌,堪称完美!
研究背景 移动电子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高比能密度的可充电电池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锂(Li)金属被认为是最有利的阳极,因为它具有高比容量(3860 mAh g−1)和低电化学电位(−…
-
厦大孙世刚院士/黄令教授AEM:聚合物调控SEI,实现可刚可柔!
研究背景 阳极材料的设计被认为是制造电池系统的核心课题,其中Li是一种常用的理想阳极材料。通常,电解质在锂金属阳极上分解,形成SEI层。由于SEI的存在,电解质和锂金属之间的接触减…
-
万立骏/郭玉国/孟庆海AEM: 功能化预锂化隔膜原位再生废旧LiFePO4电极
锂离子电池(LIBs)在日常生活中需求量很大,同时回收废旧LIBs也引发了广泛的研究热情。在LIB中,LiFePO4(LFP)因其稳定性和低成本而成为应用主流。然而,考虑到LFP的…
-
陈人杰/陈楠EnSM: 溴化咪唑作为可充电锂氧电池的三功能添加剂
高能量密度锂氧(Li-O2)电池需要可溶性催化剂来加速氧还原/析出反应 (ORR/OER)的动力学,并且需要形成SEI的添加剂来保护锂金属负极免受与溶剂、还原氧物种和可溶性催化剂的…
-
长春应化所张新波Angew:全氟化聚电解质实现安全和高性能Li-O2电池
由锂枝晶生长和传统电解液低Li+转移数引起的浓差极化导致的高容量Li-O2电池性能严重下降,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张新波等将具有固定在全氟聚合物骨架上磺酸基的锂化…
-
应化所张新波课题组JACS:新型锂氧电池电解质
研究背景 与现有的电化学储能系统相比,非水系锂氧电池(LOB)理论能量密度高数十倍,极有可能解决续航的焦虑。长循环寿命是实现电池实际应用的先决条件之一,而当前LOB的循环性能仍然远…
-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招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关研发工程师2-3名!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因项目需求现招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相关研发工程师2-3名。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面向国家/…
-
侯晓东AEM:洞悉热处理和碳涂层对SiO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SiO作为负极材料由于其高容量和长循环寿命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许多有前景的方法,包括高温下的结构设计和碳涂层,有效地改善了其固有的低电导率和较差的库仑效率。然而,SiO负极的“热处…
-
李先锋Joule: 低成本碳氢化合物膜实现大规模液流电池的长期储能!
未来太瓦级的液流电池部署将需要大幅降低成本,特别是低成本电解液和碳氢化合物离子交换膜。然而,碳氢化合物膜与新型液流电池化学在商业规模电池堆中的集成尚未得到证实。 在此,中科院大连化…
-
孙学良院士等人AFM:研究固态电池,别忽略这个界面!
研究背景 近年来,无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ASSLIB)因其固有的安全性和不断提高的离子导电性和界面稳定性而迅速发展。例如,基于硫化物的固态电解质(SSE)的高离子导电性甚至超过了常…
-
李会巧Nano Lett.:脑洞大开,化学法制造超薄锂负极<15 um!
研究背景 由于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电网存储的迅速普及,市场上对高能密度和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很大。在锂电池的所有潜在阳极中,金属锂被认为是最终候选。然而,在使用金属锂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