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郭玉国&孟庆海Angew:首次!解析DESs回收三元正极Ni,Co,Mn的机理!
成果简介 研究表明,废旧锂离子电池(LIBs)材料中化合物的复杂性,导致回收多种具有相似物理化学特性的过渡金属具有很大的挑战。鉴于此,中科院化学所郭玉国教授和孟庆海助理研究员等人基…
-
她最近产出太猛!两个月,一篇Science,两篇Nature Energy!
人物简介 孟颖(Ying Shirley Meng)教授供职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她是能源技术扎布尔讲座教授及材料科学与纳米工程教授、能源存储与转换实验室(LESC)首席研究员。…
-
刘碧录&孙成华Nature子刊:超高电流密度下,Ta-TaS2 MC高效HER
背景介绍 氢气(H2)是一种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载体,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解水生产,有利于未来全球碳中和。聚合物电解质膜(PEM)电解槽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电解槽技术,可在电流密度…
-
PNAS:电催化新概念!电位循环,产物蹭蹭蹭往上涨!
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电气化,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方法取代高碳过程被视为减少碳足迹和使我们的社会脱碳的一种方法。因此,在如何产生、储存和转换电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之前的努力集中…
-
王星辉/官操Nano Lett.:MOF衍生的双功能Co0.85Se纳米颗粒实现高性能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具有成本低、理论能量密度高的优势,但存在多硫化锂(LiPSs)的穿梭效应和硫氧化还原动力学缓慢的问题。 福州大学王星辉、西北工业大学官操等通过简便的溶液法和硒化-碳化处理,…
-
爱达荷国家实验室EnSM:锂离子电池极快充电的电解液设计、表征和测试方法
实现快速充电的能力已成为先进电池在众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电解液,其在电化学电池中控制着离子传输、极化、倍率性能、温度性能和电池寿命的诸多方面。 在此,美国爱达荷…
-
余彦/胡仁宗AM:全面概述稳定储钠的Sn基负极材料
由于对锂资源短缺的担忧,以及开发低成本高效储能系统的迫切需要,钠离子电池(SIBs)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重新出现。 中科大余彦、华南理工大学胡仁宗等综述了用于稳定SIBs的高容量Sn…
-
耶拿大学Adv. Sci.: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任意甲基丙烯酸酯的纳米颗粒尺寸
粒径是影响纳米粒子在医学应用(如药物或基因治疗载体)中的可用性和特定靶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制备具有限定粒径的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挑战性,必须通过反复试验的方法进行许多尝试,这个多维问题…
-
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组建联盟,意图掌控锂电供应链!
近日,美国的阿贡国家实验室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联盟,叫做Li-Bridge,目的是通过在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架设桥梁,旨在加快发展一个强大和安全的锂电池国内供应链。这传递出的信息值得…
-
楼雄文Angew.:CoCu-MOF NBs实现高效电化学OER
开发高效的析氧反应(OER)电催化剂,并了解其催化机理对于高性能的能量转换和存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楼雄文教授(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通过连续阳离子和配体交换…
-
Edward H. Sargent/梁红艳/刘永长Nature子刊:硼化物衍生的OER电催化剂
金属硼化物/硼酸盐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析氧反应(OER)催化剂,然而,目前仍缺乏在实际高电流密度下长期稳定性的证据。 近日,天津大学梁红艳教授和刘永长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
-
澳大利亚初创公司研发新体系电池,要干掉液流电池!
据IEEE Spectrum报道,澳大利亚悉尼的初创公司Gelion Technologies开发了一种新电池,目标是取代液流电池在大规模储能方面的应用。 ▲Gelion Tech…
-
张久俊院士/蒋永Nano Energy:低成本快速实现高性能石榴石基固态锂金属电池
石榴石基固态锂金属电池(SSLMBs)因其高能量密度、宽工作温度、高安全性而被认为是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系统的候选电源。然而,石榴石/锂金属负极界面的差润湿性、大界面阻抗和循环过程中…
-
Angew:高能量密度二氨基环丙烯-吩噻嗪杂化阴极电解液的开发
由于有机溶剂的宽电化学电位窗口,非水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Bs)为实现高能量密度存储提供了机会。吩噻嗪是一种罕见的在有机溶剂中经历两次可逆电子转移的阴极电解液。然而,现有吩噻嗪衍生…
-
Small:稳定钠金属负极人工界面工程的最新进展
钠金属负极上的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强烈影响Na金属电池(SMBs)的Na沉积形态和循环寿命。SMBs应用受到不稳定的SEI和Na负极表面枝晶生长的阻碍,这直接导致库仑效率低下…
-
Nat. Commun.:金纳米粒子熔化的数据驱动模拟和表征
纳米粒子(NP)热稳定性的模拟和分析是其在技术设备中应用的基础,需要快速准确的力场以及有效的表征方法。然而,必须克服两个长期存在的挑战来改进对纳米颗粒热稳定性的数值预测,第一个涉及…
-
南洋理工/西北工大/西北大学JACS:机器学习驱动合成具有几何控制的少层WTe2
将二维 (2D) 材料的横向尺度减少到一维 (1D) 已吸引了大量研究兴趣,不仅可以实现具有竞争力的电子应用,还可以探索基本物理特性。因此,高质量一维纳米带(NRs)的可控合成对于…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AFM:通过机器学习创新材料科学
如今,材料科学的研究正迅速进入数据驱动时代。机器学习(ML)作为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方法之一,由于其计算成本低、开发周期短、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强,正成为材料创新的绝佳工具,无疑具有巨大…
-
张军/周炎Small: 电池电压最低值!双功能Fe3O4/Au/CoFe-LDH夹层结构电催化剂用于不对称电解槽
降低产生氢气的总电解电位是制造适用的析氢电池的关键目标。阳极上的析氧反应(OER)并动力学缓慢,与氢气相比,全水解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是低附加值产品。有文献报道,使用有机分子的氧化代替…
-
李宝华/韩翠平AM:电压高达4.3V!含双阴离子聚集溶剂化鞘的混合电解液立功!
具有高压正极和有限锂金属负极的锂(Li)金属电池(LMB)对于实现高能量存储至关重要。然而,其发展需要与高压正极和锂负极兼容的功能性电解液。 在此,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李宝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