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薛志刚/周兴平EnSM: 制备瓶刷聚酯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自催化策略
作为解决锂金属电池(LMBs)安全问题的希望,具有可控结构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在构建高性能LMBs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此,华中科技大学薛志刚教授、周兴平教授等人设计并…
 - 
        
        
Adv. Sci.:室温钠硫电池1000次循环中每循环衰减0.036%!
近年来,室温钠硫(RT-Na-S)电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它们的实际应用受到几个内在问题的阻碍,例如缓慢的动力学、穿梭效应和多硫化钠(NaPSs)的不完全转化。 汉诺威莱布…
 - 
        
        
赵文俞/赵焱/黄云辉Adv. Sci.:电子局域化锂基合金实现稳定的无枝晶负极!
锂金属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负极。然而,锂枝晶的生长阻碍了其商业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赵文俞、赵焱、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等提出通过在铜箔表面沉积Bi、Al或Au金属与锂进行原位合…
 - 
        
        
东华大学武培怡/焦玉聪AM:可耐-30℃的柔性水系锌离子电池!
新一代柔性水系锌离子电池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低温下提高机械性能和离子导电性。这从根本上要求水凝胶电解质具有抗冻特性,以抵抗在零下温度下的柔韧性损失和性能下降。 东华大学武培怡、焦玉聪…
 - 
        
        
西工大马越EEM:面向高能量/高可逆钠金属电池的亲钠柔性支架
金属负极在能量密集型电池中的实际部署受到与非质子电解质接触的热力学不稳定界面、基底的结构坍塌以及它们对金属沉积物的亲和力不足的阻碍。 西北工业大学马越等提出了具有单分散、超细Sn4…
 - 
        
        
汪国秀等Angew:室温钠硫电池循环5000次容量保持80%!
动态调节S活性以实现高效稳定的室温钠硫(RT/Na-S)电池至关重要。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汪国秀等报道了使用硫化钴作为电子储库来增强硫正极的活性,同时与钴单原子结合作为双端结合位点…
 - 
        
        
湘大丁锐AFM:无钴三金属钙钛矿氟化物实现快充锌基水系电池!
锌离子电池(ZIBs)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正极扩散动力学缓慢的限制,开发用于锌基水系电池(ZABs)的无钴电极材料对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湘潭大学丁锐等展示了一种采用新型赝电容无钴…
 - 
        
        
山大王书华/刘宏AFM:通过分子筛定制局部电解液溶剂化结构
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理论容量和固有安全性,因此作为大规模储能系统中的潜在储能装置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严重的枝晶生长和副反应问题阻碍了ZIBs的实际应用。 …
 - 
        
        
中科院化学所郭玉国Angew:富镍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竞争性掺杂化学
通过杂原子掺杂剂对电极材料进行化学改性对于提高可充电池的存储性能至关重要。不同掺杂剂的电子构型显著影响着它们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主体材料的化学键合,但其机理尚不清楚。 中科…
 - 
        
        
IF超过66!孟颖教授Nat. Rev. Mater.综述:锂电正极容量,再上一层楼!
成果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比能密度、热稳定性和长循环寿命而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池技术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电化…
 - 
        
        
郭团/卢锡洪Nature子刊:等离子体光纤传感器原位监测水系电池中的离子运动
了解运行中电池电极表面的离子传输动力学和电解液-电极相互作用对于确定其性能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然而,在微观尺度上实时捕获表面局部和快速离子传输的细节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
 - 
        
        
谷猛/韩兵等JACS:冷冻电镜揭示锂氧电池中非晶产物的本征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质子锂氧电池(LOBs)是具有超高理论能量密度的有前途的储能系统。尽管对此电池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所涉及的详细运行机制,特别是对各种放电产物及其具体分布的明确识别仍然未知或存在…
 - 
        
        
万立骏院士/乔燕/曹安民JACS: 配位辅助构建用于高性能固态电池的金属氧化物纳米薄膜
固态电池(SSB)的应用受到固态电解质(SSE)和电极之间固有界面接触不良的挑战,构建人工中间纳米膜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障碍。但其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于蒸汽的技术(如原子层沉积),由…
 - 
        
        
Nature: 电池供电飞机的机遇及技术挑战
电池驱动飞行的梦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84年,52米长的飞艇La France在巴黎附近起飞,由重达435公斤的锌氯电池提供动力,这是历史上第一架完成受控、动力往返飞行的飞行器…
 - 
        
        
阿尔伯塔大学王晓磊Nano Lett.: O/N共掺杂碳微花实现高效锌金属负极
锌金属负极在廉价和安全的储能装置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希望。然而,在高放电深度(DOD)下调节高效的锌电镀/剥离仍然具有挑战性。 在此,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王晓磊等人在DFT计算的指导下,…
 - 
        
        
ACS Nano: 用于自由形式配置的本征可拉伸和可打印锂离子电池
对于下一代可穿戴和可植入设备,储能设备应该是柔软的、可机械变形的,并且可以轻松地打印在任何基底或有源设备上。 在此,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Jeong Gon Son等人报道…
 - 
        
        
上硅所温兆银EnSM: 原位构建锂盐亲锂层诱导双功能中间相稳定LLZO/Li界面
固态锂(Li)金属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预期的高能量密度而有望用于下一代电池系统。Li7La3Zr2O12(LLZO)由于优异的离子电导率和优异的锂稳定性在众多固体电解质中脱颖而出,但…
 - 
        
        
麦立强/徐林EnSM: 一种用于固态电池的新型硫辛酸功能化杂化网络
由于离子电导率低、界面稳定性差以及伴随的副反应,用于固态金属电池的固体电解质的开发具有挑战性和局限性。 在此,考虑到自由基开环聚合的优势和硫醚(C-S)键的独特特性,武汉理工大学麦…
 - 
        
        
天大许运华PNAS:史上最强有机正极,1338mAh/g!
有机材料作为锂电池电极的用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无机电极材料相比,有机电极材料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可设计性、原料丰富、合成相对容易、环保等诸多优点。它们的能量储存过程依赖于活性基团…
 - 
        
        
重磅新概念:信息电池,新储能方式,几乎零成本!?
背 景 可再生能源有一个间歇性问题——太阳在晚上没有供电,而风可能会突然停止。当风和太阳强时,更好的电池存储被认为是通过储存能量来解决间歇性问题的关键。但目前的存储解决方案,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