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
-
厦大曹阳Small Methods: F掺杂MoS2边缘电极用于增强电催化HER
MoS2的边缘位点对析氢反应(HER)具有催化活性。然而,原始边缘位点通常只包含本征原子或缺陷,这限制了氢物质吸附和解吸。此外,与大量电化学惰性原子相比,原始边缘上的原子数量很少。…
-
彭天右/李仁杰AFM: CuPor-RuN3聚合物上单原子活性位点增强光电/电催化HER
有机聚合物由于能够通过异质金属掺入和/或功能化而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在能量转换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武汉大学彭天右、李仁杰等以Cu-卟啉(CuPor)和Ru-N’NN&…
-
Angew.:Rh(I)-Pt(II)烯烃配合物催化氢气还原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NO2、NO和N2O等)是21世纪最有效的空气污染物之一。近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Hansjörg Grützmacher和Monica Trincado、美国亚利桑…
-
黄小青/廖洪钢/忻获麟AM: 原子分离的Rh位点增强双功能氢电催化
突破碱性介质中氢氧化/析氢反应(HOR/HER)的瓶颈对阴离子膜燃料电池/水电解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原子分散的活性中心对不同的催化反应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 厦门大学黄…
-
崔屹最新PNAS:稳定超100小时!锚定在NiFeOOH上Ir单原子催化剂
成果简介 目前,由于缓慢的水氧化反应,电源合成可再生燃料和原料的效率,因此受到了限制。单原子催化剂(SACs),具有可控的配位环境和极高的原子利用率,为高性能水氧化催化剂的设计开辟…
-
戴宏杰最新Nature一作告诉你,发正刊有多困难
2021年8月25日,斯坦福大学戴宏杰教授在Nature上发表关于Na-Cl2和Li-Cl2电池的最新成果,说实话,这一小众领域能够发顶刊实属不易,作者是怎么来的构思,发Natur…
-
ACS Catal.:高纵横比Ag纳米线电极助力CO2电化学转化为CO
经济的CO2转化为CO或生成合成气需要产品选择性、高通量和耐用的电解槽。结合气体扩散层(GDL)的高比表面积纳米催化剂可实现高CO2通量和转化率,但催化剂利用率低、过早降解和GDL…
-
ACS Nano:原位电化学活化层状双氢氧化物OER的活性相及催化机理
目前,镍(Ni)基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材料在析氧反应(OER)中的活性相和催化机理尚未达成共识,且仍存在争议。此外,由于LDHs层的厚度和堆积结构限制了催化活性,因此设计LD…
-
陈海宁JMCA:自重构层对NiFeP催化剂析氧稳定性的影响
氢是最有希望取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之一。电解水是一种有效的制氢方法,包括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两个半反应。与双电子的HER过程相比,四电子的OER是一个更为迟缓的动…
-
谢和平院士/邵宗平,最新Nature!
以可再生能源为输入的电化学盐水电解,是大规模生产绿色氢的一种非常可取和可持续的方法;然而,由于电极侧反应和海水复杂组分引起的腐蚀问题,其耐久性不足,严重挑战了其实际可行性。 虽然利…
-
苏大/柏林工大EES:选择性达到~98%!动态压电效应促进H2O2的电合成
物理场调制被认为是提高各种电催化剂性能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为止利用这种技术通过耦合外部电场可控地通过2e−氧还原反应(ORR)反应高效绿色电合…
-
ACS Energy Lett.:FE>93%!膜电极组件电解槽中低浓度CO2气体的电催化还原
鉴于纯CO2的昂贵气体调节过程,低浓度CO2的直接转化是一种必要的方法,但尚未在膜电极组件(MEA)电解槽中进行深入研究。 近日,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Da Hye Won和Ung L…
-
中科大/A*STAR等AM: 非配位N物种在宽电压范围内实现电催化CO2还原
碳负载单原子催化剂(SAC)因其出色的活性和催化反应的选择性而受到广泛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需要过量的掺杂剂(例如氮)来确保碳载体上SAC的高负载量。然而,过量掺杂剂的使用伴随…
-
南理工陆瑞锋AM: 用于水分解的扭曲gC3N4双层中的超快层间电荷分离、增强的可见光吸收和可调过电位
由二维范德华层状结构形成的莫尔超晶格及其应用中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文献中虽然报道了扭曲双层系统催化性能的增强,但增强机制仍尚不明确。 南京理工大学陆瑞锋团队通过高精度第一性原理和…
-
余家国/张留洋Small: 原位辐射XPS对S型TiO2@ZnIn2S4光催化剂高效光催化CO2还原机制研究
在温和条件下将CO2光催化还原(PCR)还原为化学燃料被认为有望缓解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所以高效分级光催化剂的合理设计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国、张留洋等报道了一种…
-
EES:电催化NO3-制氨,FE>92%,太阳能转化效率>11%
氨是一种用于制造化肥、药品、弹药和塑料的基本商品化学品,是一种有前途的替代燃料来源和载体。今天,大多数氨是由具有百年历史的哈伯-博世工艺制造的,该工艺占全球能源产量的1-2%,占全…
-
史彦涛/刘炜AFM:调控Fe-N/C-SAC的形态学和电子结构助力高效氧还原
原子过渡金属-氮-碳催化剂(M-N-Cs)作为无铂(Pt)族金属的电化学反应候选催化剂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合理设计和可控合成仍然是一个基本挑战。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史彦涛教…
-
一周连发两篇Nature Nanotechnology!这个团队不简单!
背景介绍 王欣然教授,200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10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10-2011年期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员。现为南京…
-
西南石油大学周莹/黄泽皑Appl. Catal. B.: 超高密度Co-N2C单原子活性位点促进光催化CO2为甲醇
钴基光催化剂将CO2还原为有价值的产物(如甲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实现其高活性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西南石油大学周莹、黄泽皑等报道了一种表面Co原子负载高达24.6 wt…
-
Nature子刊:优异的2D-Mo2C用于高效稳定CO2加氢
早期的过渡金属碳化物是CO2加氢的有前途的催化剂。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Christoph R. Müller和Alexey Fedorov等报道了一种由MXene家族Mo2CTx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