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华科黄亮Small:具有80%超高利用率的耐用锌负极
可充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高容量、本质安全性和低成本而成为一种有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然而,由于副反应和枝晶问题,锌负极的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较差,这限制了锌在ZIBs中的…
-
清华王佳平Small:二元金属间化合物作为高性能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
随着嵌入式设备的普及和柔性电子设备的使用,对锂离子电池(LIBs)小型化和柔性的需求逐渐增加。 清华大学王佳平等提出了一种金属元素的晶格可逆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策略,用于具有高容量和循…
-
王春生等人Nature Sustainability:高熵水系电解质用于全温锌电池
人们对交通电气化和电网储能需求的日益增长,推动着全球范围内电池的发展。然而,锂离子电池的供应链面临着资源稀缺的巨大挑战。因此,开发更可持续的电池储能系统的趋势正在不断增长。水系锌电…
-
东北师大Small:碳化聚合物点作为电解液添加剂,稳定锂金属电池
电解液添加剂是抑制锂金属电池(LMBs)枝晶无序生长的有效策略。然而,大多数添加剂的合成很复杂,并且在循环中容易分解。 东北师范大学孙海珠、佟翠艳、Yan-Fei Li等以柠檬酸和…
-
全面盘点!麦立强教授2022年成果精选!
人物简介 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
-
黄维院士/艾伟AM,最新综述!
石墨烯早已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LIBs)的潜在负极。过去的十年见证了石墨烯负极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艾伟等重点介绍了石墨烯负极…
-
刘天西/陈苏莉/马紫峰Carbon Energy:10C循环1000次!高性能钠电正极!
由于其低成本的理论容量,六氰化铁钠(FeHCF)是钠离子电池(SIBs)最有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FeHCF中的FeLS(C)的低电化学活性拖累了它的实际容量和电压平台。 江南…
-
电极材料研究领军人物!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2022年成果精选!
人物简介 陈军,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1989 年和 1992 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并于 1992 年留校工作。1996 年 至 19…
-
朱智强/肖金EnSM:具有羧基功能化孔道的MOFs作为高可逆锌负极的多功能离子传导界面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环境友好、高安全性和理论容量高等优势,成为当下最有前景的储能体系之一。然而,由于锌金属存在严重副反应以及锌枝晶不可控生长等问题导致锌负极的循环寿命短和库仑效率(C…
-
陶新永/刘育京Small:高热稳定性界面提高金属锂电池高温寿命
锂金属负极因其具有比容量大、氧化还原电位低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耐热性较差,在高温的苛刻条件下,锂金属电池的循环性能普遍恶化。 在此,浙…
-
电池顶刊集锦:Angew、AEM、Small、ACS Energy Letters、ACS Nano等成果精选!
1. Angew:不易燃电解液实现高压、宽温锂离子电池快充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的性能,电解液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电解液的可燃性和高反应性限制着LIBs在高电…
-
冯新亮院士等人,最新JACS!
成果简介 导电配位聚合物和金属-有机框架作为具有吸引力的新兴电子活性材料,然而开发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的半导体配位聚合物仍然是一个主要挑战,迫切需要合理设计具有所需电子结构的配体和拓…
-
电池顶刊集锦:陆盈盈、尉海军、马建民、谢科予、张宁、施思齐、孙晓明、许海军等成果!
1. 施思齐NSR:能量密度达554.3Wh/kg,全固态电池的插层无锂正极! 将无锂过渡金属正极(MX)与锂金属负极配对是克服当前可充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限制的一个新兴趋势。然而,…
-
尉海军/郭红霞/唐明学JACS:高离子导电性分子自组装醚基聚轮烷固态电解质
聚环氧乙烷作为固态锂金属电池的潜在隔膜已被广泛研究。然而,它的应用受到了低离子传导性和室温下狭窄的电化学稳定性窗口(<4.0 V vs Li/Li+)的显著限制。 图1. C…
-
北航宫勇吉AM:面向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超光滑致密锂沉积
具有稳定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和无枝晶形成的锂金属电池(LMBs)在下一代储能装置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图1. Cu2S NS@Cu箔的制备和表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宫勇吉等提出了一…
-
Angew.:评估和改善具有高压正极的PEO基固态电池的稳定性
采用高压正极活性材料(CAMs)的固态电池(SSBs),如LiNi1-x-yCoxMnyO2(NCM)和聚环氧乙烷(PEO),会出现与”噪音电压”有关的电池…
-
滑铁卢大学EES:界面氧化还原介质用于高性能全固态Li2S电池
基于硫化锂正极的全固态Li-S电池因其既可以提供超过锂离子电池的高理论能量密度又可以设计“无负极”电池,在下一代储能候选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固态Li2S正极动力学受到有限的…
-
北科刘永畅/邓世清EnSM: 惰性元素替代在提高钠氧化物正极材料倍率性能关键作用中的新见解
在对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中,电化学惰性元素替代(特别是进入钠层)是目前实现结构稳定和性能改善的有效策略。然而,这些惰性元素如何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仍不明确。 在此,北京…
-
中南吴飞翔团队EnSM:揭示系列低浓度电解质对锂金属负极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低浓度电解质(LCE,通常小于 0.5 M),因其具有较好的润湿能力、低成本以及快速电化学动力学等优点,已在多种电池场景中进行了研究。然而,研究者们尚未对锂金属负极的 LCE 进行…
-
南策文院士团队最新AERS:不同制备工艺对富氯硫银锗矿硫化物电解质结构与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文章简介 近日,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武汉理工大学王硕副研究员等人在能源材料国际期刊Advanced Energy & Sustainability Research发表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