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
上科大刘巍AM:25秒超快烧结制备陶瓷电解质!
在烧结陶瓷电解质时通常需要较长的加工时间和较高的温度,这导致了挥发性元素损失和高成本。 上海科技大学刘巍等报道了一种微波辅助超快烧结技术(MAUST),它可采用家用微波炉在空气中几…
-
余桂华/王焕磊等AM:正负极/电解质的梯度设计实现高比能大功率锂电池!
电荷传输是主导电池性能的一个关键过程,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微观结构在引导电池内部的离子和/或电子传输方面起着核心作用。合理设计沿电荷传输方向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电池关键部件,以实现最…
-
IF=34.035!余桂华教授等人,最新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成果介绍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具有可扩展性强、设计灵活、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兼得等优点,是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它们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在相关材料化学、性能指标和表征方…
-
西交宋江选AEM: 在锂负极构建自适应静电界面实现400 Wh/kg软包电池!
由于其最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最低的电化学电位,锂金属负极在实现高能量密度可充电电池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希望。然而,枝晶生长和循环时大量死锂的形成严重阻碍了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电池技术…
-
侴术雷/李丽/王佳兆Small Methods:首次循环具有双向性的有机钠离子电池正极!
有机材料在钠离子电池(SIBs)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们具有对环境无害和高可设计性等优点。有机材料的容量和循环寿命是大多数研究中最重要的参数,这些研究在材料层面上为获得令人印象…
-
先发Nature Chemistry,再发Nature Materials!这位北大博士锂电领域获重要进展!
2022年6月21日Nature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法国法兰西公学院Jean-Marie Tarascon教授团队在锂电正极阴离子氧化还原机理领域的最新成果“Captur…
-
陈立宝/陈月皎ACS Nano: 基于功能性有机锌螯合物实现无枝晶锌负极!
安全性高、资源丰富的锌金属电池(ZMBs)因其理论容量高和低电化学电位等优点而在温和的水系电解液中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由于锌负极上严重的水腐蚀和枝晶生长,水系ZMBs会遭受快速循…
-
学生坑导师!Science被撤稿后,他再次背靠背撤稿两篇JACS!
人物介绍 Masaya Sawamura Masaya Sawamura,北海道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催化剂的分子设计,新的化学反应的开发,催化不对称合成方法的发展,化学…
-
固态电解质Nature Materials:界面修饰实现2mA/cm2临界电流密度!
研究背景 使用固态电解质(SSE)和锂负极的固态锂离子电池有望帮助大众市场实现运输电气化。这些电池的可充电性关键取决于锂在放电和充电期间在负极处的均匀剥离和沉积。使用固态电解质的原…
-
AEM:局域浓缩离子液体电解质使富镍正极锂金属电池稳定循环500次!
基于富镍正极的锂金属电池(LMB)是下一代高能电池有希望的候选者。然而,高反应性电极通常与传统电解液表现出较差的界面相容性,从而导致循环性能有限。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Stefano…
-
杨学林/李喜飞Small:多功能中空硫主体实现锂硫电池500次稳定循环!
中空纳米结构主体是实现高硫负载、快速电荷转移和显著抑制多硫化锂(LiPSs)在锂硫(Li-S)电池中穿梭的重要支架。然而,开发高效的中空主体以提高中空室中聚集硫的利用和转化率仍然是…
-
丁彬/闫建华AFM:自聚合商业液态电解液构建高导电/热机械稳定的准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替代液态电解液以构建更安全电池的有效解决方案,但它们的离子电导率低或接触欧姆阻抗大。 东华大学丁彬、闫建华等通过室温下在多孔聚酰亚胺纳米纤维(PI NF)薄膜中自…
-
冯新亮院士AM:首次展示“无阳极”锌-石墨电池!
尽管已经提出了无阳极电池概念以追求能量密集的可充金属电池的愿望,但双离子电池尚未实现这一目标。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院士等展示了首个“无阳极”锌-石墨电池(ZGB),它是通过在镀…
-
湖大鲁兵安AFM:用于超稳定储钾的结构优化磷烯负极
少层磷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在钾化/脱钾过程中存在差电子性能和大体积膨胀的问题。 湖南大学鲁兵安等报道了一种用于高性能磷烯-碳纳米管/聚苯胺((P-CNTs)/P…
-
孙永明/陆俊AM:405 Wh/kg高能快充锂离子电池
研究背景 具有快速充电能力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LIB)是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的理想选择。考虑传统嵌入式材料有限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使用高容量合金型的Si、Sn、或P基阳极能够…
-
盘点近两年的Nature/Science,固态电池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固态电解质因为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并且能和锂金属耦合防止枝晶的产生,有望能够大幅提升当前电池的能量密度。 近年来,固态电解质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收到了广泛的关注。不过在当前全固态电池还…
-
Acta Mater.: 机器学习辅助开发用于低温应用的Fe2P型磁热化合物
Fe2P型化合物表现出磁热效应(MCE)并被广泛研究用于室温应用,将其转变温度降低到77 K以下时可为这些材料在低温磁制冷氢液化方面的潜在应用铺平道路。 在此,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H…
-
洛桑联邦理工JACS: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化学位移从头确定晶体结构
确定粉末状固体的3D原子级结构是当前化学的关键目标之一。固态NMR化学位移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受到与晶体结构预测方法和DFT化学位移计算相关的高计算成本的限制。 在此,瑞士洛桑…
-
华科徐明教授InfoMat: 机器学习揭示硫属化物玻璃中间隙态的结构起源
3D半导体集成技术的最新发展需要一个关键部件,即双向阈值开关(OTS)选择器来抑制高密度存储芯片中的电流泄漏。然而,现有OTS材料性能不尽如人意。通常由硫属化物玻璃制成的OTS材料…
-
大化所李先锋/尹彦斌AEM:可在-60℃下运行的高功率水系锂离子电池-溴电池!
由于电解质的低电导率和电极材料的缓慢动力学,水系锂离子电池通常在低温下受到限制。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尹彦斌等报道了一种由溴化锂和四丙基溴化铵(TPABr)组成的定制功能化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