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
-
重磅!剑桥大学最新Nature Materials:金属氟化物的锂化新机制
研究背景 在寻找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LIB)电极材料的过程中,通过转换反应来储电的材料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这些转换材料可以容纳多个电子转移,从而产生较大的比容量。因为氟的…
-
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如果我们的科研产出不能超过西方、不能超美,难以想象我们能单纯通过商业模式的变更或分配方式的技巧走到前列。 人家做发明、你来分配,天底下恐怕没有这般好事。只有产出强的时候,才有分配的…
-
顶刊封面鉴赏!Advanced系列能源转化与存储类研究登顶大作
2021年1月第一周,Wiley旗下最重要的三本材料科学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
-
院士:人一生有两个阶段最能逼出成果,一是拿博士学位,二是评正教授
来源丨源四川大学新闻网、科奖中心 虽然这是一位大学校长在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上的“内部讲话”,但我们相信,其他兄弟院校的老师、研究生们也能在讲话稿中读出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而校长…
-
十四年前,林国强院士发现学生的JACS论文无法复现后,是如何处理的?
TOP大学来了综合自央视网、法制晚报、青年 TOP前言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至2007年3月,当年,一封以林国强院士的名义发表的公开信,在网络上流传。信中披露,林院士发现自己的一名女博…
-
博士专项助学金迟迟不发放!985高校博士生助研津贴被克扣?
本文系募格课堂整合。参考来源:各校研究生官网、知乎、华商网·二三里资讯 相较于一年一次的国奖来说,助研津贴是博士生每个月可以获得的稳定收入之一,这也是保障自身生活最基础的条件之一,…
-
出道即巅峰!材料界的霸主!一出手即Nature,还有谁?!
MATBG,出道即巅峰,常年霸榜Nature和Science,绝对是材料界的霸主,材料江湖的一哥! 那么,MATBG是谁?magic-angle twisted bilayer g…
-
别说我迷信!毕竟,连Nature都亲自下场搞起学术玄学了!
来源丨解螺旋 ← 关注TA 科学家在我们心目中总是高高在上、才智超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们也会迷信吗? 看起来似乎不大可能。毕竟,科学作为一个充满逻辑和理性的探索过程,与“玄学…
-
给学生改第一篇论文,985博导心态崩了~
来源丨喻海良科学网博客、科研大匠 在过去几个月里面,我帮助不少研究生修改过学术论文。其中有一些人的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非常好,但是,在他们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现在回国…
-
继Joule、Science之后,Nature Materials给这种材料又添了一把火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综合性能较好等优势,正极的可逆比容量的提升对于进一步提升其能量密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参考富锂材料引入氧变价可以显著提升材料的比容量。近些年来,具有可…
-
读研期间,那些与导师发生的趣事~
今天小编在逛知乎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你和导师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在读研期间,你与导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吗?小编整理了几条知乎网友的回答,来看看他们…
-
本科、硕士、博士的终极区别,真让人头秃!
来源:综合自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知乎、麦可思研究、学术志等 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底有何区别?硕士和博士又有什么不同?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对于这个问题的说法也有很多版本,我们挑选了几…
-
锂金属电池大爆发,一天两发Nature子刊!
锂金属由于其高比容量(3860 mAh g−1)和最低还原电位(与标准氢电极相比−3.04 V),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高能量密度存储系统负极材料。然而,尽管具有这些独特的优点,但实用化…
-
3600年了!终于观察到了原子尺度下的晶界动态迁移!
我国商朝时期(公元前16世纪——11世纪),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便已出现。至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我国就已完成了用高火度烧成胎质坚实的瓷器这一重大发明。 然而近代我…
-
同一天连发两篇ACS Energy Lett.,水系锌基电池的最新成果!
众所周知,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已成为世界性的关键课题,而储能电池是开发新能源的主要技术瓶颈。其中,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锌基电池是以金属锌(Zn)为负极的新型二次电池,克服了传…
-
三天两篇JACS,北大马丁团队在制氢领域取得成果丰硕!
名师简介 马丁博士,2005-2007,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2009,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
-
模糊了360年的基础化学概念,被这篇Science搞定了!
1949年,Bjorksten和Lyaeger共同提出化学键理论。然而,分子作为结合原子单位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罗伯特·波义耳1661年的专著《怀疑的化学家》(The Sceptica…
-
成名三十载,累计38万次引用,H因子276!10万名顶级科学家中排名第一!
名师简介 Michael Grätzel,瑞士洛桑理工学院教授,1944年出生于德国,77岁高龄,目前仍活跃在光伏科研一线(科学家常态)。 他的被引用量近三十年一路高歌,从2008…
-
海外博士朝九晚五,国内博士动辄日均十几个小时,为什么普遍认为海外博士水平比较高?
本文由科研大匠综合自知乎、深度学习这件小事 前段时间,我们分享了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讨论以及争议,其实,不止张启发院士,广为人知的 、,都强调了时间付出的重要性,主张每天呆在实验室的时…
-
73名!中国科学院2021年院士增选启动
来源|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科学网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21年1月1日开始。 2021年院士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