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顶刊
-
中国锂电池“突围记”丨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在世界各国逐鹿新能源车的今天 得锂电池者得天下 2023年6月 一块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固态锂电池 正式交付给电动汽车龙头企业 能量密度360Wh/kg 这是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重要里程…
-
Nano Res.│山西师大贾建峰课题组和中科大葛君杰课题组综述:酸性介质中两电子氧还原制备过氧化氢——单原子催化剂的优越性
背景介绍 过氧化氢(H2O2)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环境、化工合成、造纸和纺织等领域。目前95%以上的H2O2来源于蒽醌法,通过在有机溶剂中蒽醌分子的加氢-氧化反应合成H2O2,工艺流…
-
可训练24万亿参数的大模型,Cerebras 推出其下一代晶圆级 AI 芯片
来自公众号:ScienceAI 本文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图:Cerebras 第三代晶圆级 AI 巨型芯片 WSE-3。(来源:Cer…
-
磁近邻效应和界面电荷转移诱导的层状铁磁结构
来自公众号:中科院物理所 本文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钙钛矿镍氧化物作为典型的关联电子体系,表现出如金属-绝缘体相变、拓扑结构相变等一…
-
微纳尺度导热的模拟方法简介
本人的前一篇《》里面提到,微纳尺度导热的重要现象包括热导率的尺寸效应、界面热阻、以及低维和纳米材料的导热等问题。这些效应是无法用宏观导热方程来描述的,因此必然需要新的控制方程来描述…
-
非常规金属中的超导性
来自公众号:npj计算材料学 本文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非常规材料是一类电子的电荷中心不在原子上的新材料体系。从能带表示理论分析上看…
-
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纳米尺度传热(一):LAMMPS模拟软件入门
引言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套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数值求解牛顿运动方程的方式,来获得系统中每个原子的位置及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可以获取我们所关心的物理量,如比热容、扩散系数、热导…
-
ABC三层石墨烯中的电子-红外声子耦合
来自公众号:中科院物理所 本文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堆垛是二维层状材料一个独特的结构自由度,在对称性破缺和各种新奇的电学、光学、磁学以及…
-
如何把大量物理知识塞给AI?EIT和北大团队提出「规则重要性」概念
将 ScienceAI 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掌握 新鲜的 AI for Science 资讯 编辑 | ScienceAI 深度学习模型因其能够从大量数据中学习潜在关系的能力而「彻底…
-
【DFT+实验】天大史艳梅/张兵团队,最新PNAS!杂原子掺杂碳催化剂或面临史诗级尴尬?
成果简介 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在电催化还原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直以来,它们的构-效关系主要基于掺杂碳材料在电催化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假设。然而,杂原子掺杂碳材料的结构演变往往被忽视,…
-
【DFT+实验】天大史艳梅/张兵团队,最新PNAS!杂原子掺杂碳催化剂或面临史诗级尴尬?
成果简介 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在电催化还原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直以来,它们的构-效关系主要基于掺杂碳材料在电催化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假设。然而,杂原子掺杂碳材料的结构演变往往被忽视,…
-
【DFT+实验】江南大学刘小浩团队:结构封装双钯位点-“蓄水”膜反应器”助力CO2一步无副反应高效稳定制乙醇
▲第一作者:陈杰,查雅君 通讯作者:刘小浩 通讯单位: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近日,江南大学刘小浩教授团队在设计构建纳米“蓄水”膜反应器稳定结构封装的“双钯位点”应用于二氧化碳…
-
增材制造中的相场模拟:图网络
转载自公众平台:npj计算材料学 本文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在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理解和预测材料微观结构演化非常重要。相场(PF)由于对…
-
【DFT+实验】肖丰收/王亮,最新Nature子刊!
成果简介 氢甲酰化是工业上最大的均相工艺之一,它强烈依赖于磷化氢配体催化剂,如威尔金森催化剂(三苯基膦化氢配位Rh)。烯烃氢甲酰化的多相催化剂是非常需要的,但与均相催化剂相比,其活…
-
J. Phys. Chem. Lett. | 看得见,算得准 – 固态电池内的物理化学场
英文原题:Mapping and Modeling Physicochemical Fields in Solid-State Batteries 通讯作者:薄首行,上海交通大学 …
-
南京大学Nature发文,实锤证伪美国“室温超导”!
来源丨TOP大学来了、双一流高教 5月12日,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闻海虎教授、祝熙宇副教授、李庆助理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Nature》发表了题为…
-
【DFT+实验】吴明红/王亮ACS Nano:Te-O对作为碳纳米片活性中心,显著增强电催化ORR活性
杂原子掺杂作为提高碳纳米材料电催化活性的一种手段,在氧还原反应(ORR)、析氧反应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先前的理论计算已经预测碲(Te)掺入碳材料可…
-
【DFT+实验】南开大学张凯团队Angew.:功能化MOF人工SEI实现5000次循环锌金属电池!
水系锌电池(AZB)具有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特点,但复杂的负极副反应和枝晶生长严重地限制了其商业化。 图1. Zn在不同衬底上的沉积示意以及功能电极的制备过程 南开大学张凯等提出了一…
-
【DFT+实验】江西师范袁彩雷教授团队:二维MoS2层间限域NiFe双原子提升酸性全解水性能
空间限域策略是将活性物种限制或封装在纳米或亚纳米空间中以提供平衡过渡态的独特微环境来调节化学反应的策略。限域微环境不仅可以抑制活性位点可能出现的团聚和氧化问题,还使得中间产物、反应…
-
【DFT+实验】华南理工蒋仲杰AEM:超薄碳涂层耦合缺陷工程,促进RuO2高效稳定电催化酸性析氧反应
电化学水分解(EWS)是一种绿色和可再生的氢生成技术,但由于析氧半反应(OER)涉及多个质子-电子耦合反应步骤,其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被OER的缓慢动力学所阻碍。因此,开发高效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