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杨化桂&刘鹏飞、戴升,新发Angew!

过渡金属氮化物是析氧反应(OER)中很有前景的导电支撑材料,但其在长期试验过程中的电化学氧化是否会影响OER催化剂尚不清楚。

2025421日,华东理工大学杨化桂、刘鹏飞、戴升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题为《Leaching-Induced Ti Trapping Stabilizes Amorphous IrOx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的研究论文,Hao Yang Lin为论文第一作者,杨化桂、刘鹏飞、戴升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杨化桂&刘鹏飞、戴升,新发Angew!

杨化桂,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7)。1996年学士毕业于青岛大学,1999年硕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职助理研究员;2004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07年至2008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2008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任职教授。

杨化桂教授以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为基础,围绕光化学能转换功能材料开展研究工作。迄今,已在Nature、Nat. Energy、Nat. Commun.、Mat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 Ed.、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受邀在Chem. Rev.等期刊发表特约综述15篇。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杨化桂&刘鹏飞、戴升,新发Angew!

刘鹏飞,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2013年、2018年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学士、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0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杨化桂教授团队任副教授。

刘鹏飞副教授主要从事新能源电催化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创制高效催化电极材料、工况环境评价活性结构方法以及电解水制氢/电还原二氧化碳制化学品器件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结果。

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Chem、Nature Commun.、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J. Am. Chem. Soc.、Matter、Energy Environ. Sci.、Chem Catal.、Adv. Funct. Mater.及Sci. Bull.、Research、Sci. China Mater.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所发表论文被引用7300余次,8篇曾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杨化桂&刘鹏飞、戴升,新发Angew!

戴升,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14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朱静院士);随后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回国加入华东理工大学,担任特聘研究员,2021年晋升为教授。

戴升教授致力于先进催化剂精准结构与构效关系的研究。运用先进电子显微镜表征技术,在原子尺度探究环境与能源催化剂的结构特征与动态演化规律,解析催化剂活性位点与反应机理,明确构效关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反应进程中催化剂动态过程的原子尺度研究(热催化、电催化动态过程);2. 电子束敏感催化剂(分子筛、COF/MOF基,等)的精准结构解析;3. 先进能源催化剂(HERORROERCO2RR等)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4. 多场耦合原位电镜设备与技术的研发。

戴升教授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5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共同)身份发表50余篇,包括Nat. Mater., Nat. Catal., Nat. Commun., ,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PNAS, Chem, Nano Lett.等。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杨化桂&刘鹏飞、戴升,新发Angew!

在本文中,作者证明了TiN支撑材料的浸出诱导钛捕集效应可有效稳定电化学氧化的非晶态IrOx催化剂。

结构表征显示,在OER测试过程中,TiN支撑材料经历了严重的浸出,在IrOx簇上留下了少量的Ti-O物种,减轻了Ir(III) 物种的过氧化反应,并延长了Ir-O键,

导致晶格氧氧化减少了70%,并大大降低了Ir的浸出。

此外,在质子交换膜水电解(PEMWE)过程中,催化剂层出现了自增厚现象,使催化剂在超低负载量(87 μgIr cm-2)时也能在1.0 A cm-2的条件下稳定运500小时。

本工作加深了对TiN支撑催化剂在长期稳定OER电催化中应用的理解。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杨化桂&刘鹏飞、戴升,新发Angew!

图1:TiN载体在OER测试中的结构演变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杨化桂&刘鹏飞、戴升,新发Angew!

图2:Ir/TiN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杨化桂&刘鹏飞、戴升,新发Angew!

图3:Ir/TiN的电催化OER性能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杨化桂&刘鹏飞、戴升,新发Angew!

图4:TiN浸出诱导的Ti捕获效应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杨化桂&刘鹏飞、戴升,新发Angew!

图5:Ti捕获稳定非晶态IrOx的机理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杰青」杨化桂&刘鹏飞、戴升,新发Angew!

图6:PEMWE性能

综上,作者研究了氮化钛(TiN)作为析氧反应(OER)催化剂载体在质子交换膜水电解(PEMWE)中的应用。研究发现,TiNOER条件下会发生严重浸出,但这种浸出诱导的钛(Ti)捕获效应能够有效稳定电化学氧化后的非晶态IrOx催化剂。

结果表明,TiN载体的浸出导致少量Ti-O物种附着在IrOx团簇上,缓解了Ir(III)物种的过度氧化,延长了Ir-O键的键长,从而显著减少了晶格氧的氧化和Ir浸出。此外,在PEMWE过程中,催化剂层会发生自增厚现象,使得催化剂用量极低(87 μgIr cm-2)时,也能在1.0 A cm-2的条件下稳定运行500 h

该研究揭示了TiN载体在OER催化剂中的结构演变,强调了TiN浸出诱导的Ti捕获效应在稳定活性非晶态IrOx中的关键作用,为设计高性能、低铱用量的PEMWE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种通过TiN浸出诱导的Ti捕获效应来稳定非晶态IrOx的方法,为开发高性能、低贵金属用量的PEMWE催化剂提供了新的策略。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还降低了催化剂的用量,有望在实际的PEMWE设备中实现更高效、更经济的水分解制氢。

Leaching-Induced Ti Trapping Stabilizes Amorphous IrOx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 Angew. Chem. Int. Ed.2025.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04212.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20小时前
下一篇 18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