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杨化桂/刘鹏飞/练成,发表AM!

华东理工大学杨化桂/刘鹏飞/练成,发表AM!

单原子合金(SAAs)已经成为CO2电还原合金催化剂的一种新的设计概念。SAAs通过最大化原子效率、促进氢溢出、打破尺度关系和克服传统催化剂的局限性,比传统催化剂表现出更优的性能。特别是,Cu基SAAs利用其独特的d轨道电子排布与反应物形成最佳的键合相互作用,导致选择性和催化活性的提高。

从合成的角度来看,合金组分的不适当选择总是导致稀释金属原子的不稳定性或聚集。尽管理论研究已经提供了对稳定性因素的准确预测,但与传统合金设计中的描述符类似,当前描述符仍然集中在热力学参数上,如聚集能、偏析能和掺杂键强度。因此,了解影响SAAs稳定性的因素,特别是控制原子扩散的微观机制,对于设计更耐用和高效的催化剂至关重要。

华东理工大学杨化桂/刘鹏飞/练成,发表AM!华东理工大学杨化桂/刘鹏飞/练成,发表AM!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杨化桂刘鹏飞练成等以原子扩散合金弥散过程的稳定能为指导,提出了一种基于载体扩散原子合金d-p轨道匹配策略的一般筛选原则,用于快速评估SAA组合的弥散稳定性。

弥散规则源于载体与弥散金属原子之间特有的d-p轨道相互作用,揭示了具有d1电子构型或完全填充内d轨道且部分占据外s和p轨道的客体金属元素,比那些仅部分占据d轨道的客体金属元素表现出更好的弥散稳定性。这种方法还为工作条件下合成热力学稳定的SAA体系提供了一个框架。

华东理工大学杨化桂/刘鹏飞/练成,发表AM!华东理工大学杨化桂/刘鹏飞/练成,发表AM!

更重要的是,实验验证了d-p轨道匹配策略在二元、三元和多元Cu基SAA合金中的适用性,突出了该理论框架在指导合成稳定、选择性SAA体系方面的普遍性和可扩展性。以Sb1Cu为概念验证,在电子显微镜和光谱技术的支持下,对酸性CO2RR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性和产物选择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Sb1Cu在200 mA cm-2时的CO法拉第效率高达99.73±2.5%。此外,其他合成的Cu基SAA也表现出超过70%的单碳产物选择性。综上,该项工作不仅指导了热力学稳定性Cu基SAA体系的制备,还建立了CO2电解选择性与d-p轨道相互作用之间的明确关系。

Orbital matching mechanism-guided synthesis of Cu-based single atom alloys for acidic CO2 electroreduction.Advanced Materials, 2025. DOI: 10.1002/adma.202500343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
(0)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