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采用石墨负极和有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采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的锂金属电池(LMBs)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然而,要实现LMBs的长循环寿命并兼容高电压正极,关键在于正极与SPE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优化,而非单一组分的性能提升。河南大学张锁江院士、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Xiaoyan Ji等开发了一种双功能聚离子液体(PolyIL)基材料,其可同时作为SPE基体和正极粘结剂,通过高离子电导率和宽电化学稳定窗口的特性,构建了具有优异(电)化学兼容性的正极-SPE界面。此外,通过合理设计并引入富含C═O和─OH官能团的改性醋酸纤维素(CA)基PolyIL基底材料,利用其高负电性辅助锂离子迁移,同时增强SPE的机械强度。进一步采用原位聚合策略进行电池组装,有效改善了正极-SPE界面的物理相容性。基于上述创新,Li||LFP电池实现了超过1100次的长循环稳定性,而Li||NCM811电池在高达4.8 V的截止电压下仍能稳定工作。图1 材料表征
图2 锂离子迁移动力学研究
图3 电池性能研究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Compatible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ial Design Enabling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Operation at 4.8 V with Long Cycle Life. Advanced Materials 2025. DOI: 10.1002/adma.202501659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华算科技旗下资讯学习网站-学术资讯),并附有原文链接,谢谢!